资本偏执狂必亡的路径
2009-06-04孙飞
孙 飞
东星航空已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又有中国民营航空业发展资本不足、人才稀缺与管理薄弱的行业瓶颈,更有东星航空及“超级大忽悠”兰世立过度空手道、过度金融创新、过度杠杆化,隐含巨大泡沫的必然破裂。这实际上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小小翻版,是资本偏执狂必然走向灭亡的路径。
定时炸弹
表面上看,东星航空短短三年就成为一个“巨人”,年客运量达到了百万人次,成为中国民营航空的翘楚。但在光鲜的背后,实质已被巨额的债务逼向了破产。停飞事件让兰世立的资本神话终于破灭。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注册资本仅为8000万元的东星航空公开的贷款额已超过90亿元,加上飞机的租赁费用,累积总额高达170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无抵押、无首付的三无贷款。苏格兰皇家银行、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国际金融租赁公司、欧洲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缺失,使得东星航空的泡沫就如同美国次贷的泡沫,破裂是必然的!如果还不上贷款怎么办?兰世立对此轻描淡写:“那就破产呗!”看来东星航空早已埋下了崩盘的定时炸弹。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可以划分为实质性冲击和心理冲击两类。心理冲击已经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导致股票大幅下跌。实质性冲击的传染链条,主要表现在:1.资产缩水。投资者在美国持有大量雷曼的证券资产,其股权价值化为乌有,债务价值大幅度缩水,甚至为零。2.抛售资产(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债权)。如果海外投资者大量抛售中国资产然后退出,抽回投资以救总部燃眉之急,可能对中国外汇市场施以沉重的向下压力,导致汇率、股指大幅震荡。同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部门,这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环境都是不利的。
最优选择
次贷危机、雷曼风暴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纠错和修正政策的机会,包括对各行业的调控等等。中国在推进对外开放,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审慎态度。对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测性,提高国内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务之急。对于正在向成熟市场学习的中国,经历此次风暴的洗礼,更要引以为戒。未来金融创新时应更加谨慎,尤其是风险控制方面和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现在国际金融衍生品的设计是建立在透支的基础上,这类产品本身就包含很大风险,因此在产品设计和相关投资时务必要小心。不光是金融产品如此,在其他技术性产品的引进,甚至政策的制订上,也都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风险控制与金融创新永远在博弈过程中,要实现有效平衡与和谐,既不抑制创新,又能控制风险才是金融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最优。
冒失地从每笔交易中榨取任何可能的利润,不管交易中是否存在风险、危险或者决策失误,对金融系统缺乏科学的监管与配置,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与金融体系失灵的危机。管理
(本文作者系国巨资本国际控股集团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纪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