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总想占小便宜
2009-06-04章睿齐
章睿齐
32岁的陈虹拥有的一切都让人羡慕:硕士研究生学历、漂亮的外表、优雅的气质、政府公务员并担任科长职务、有疼爱她的律师丈夫和活泼可爱的女儿,,然而,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并不高,主要是她做事“爱占小便宜”。她想改,却不知如何克制。
上个星期天,陈虹带着女儿去住宅小区旁的超市买一箱新鲜牛奶,价75元。结账时她递上一张100元的钞票,收银员找回25元。陈虹拿到找回的钱一看,发现其中一张是10元的,一张是5元的,还有一张是50元的。“要不要把多找的钱退回去?”这个念头一闪,陈虹就立刻把它否定了,“有便宜不占,不是傻子吗?”想到这里,陈虹开心地提起牛奶,赶快带着女儿离开了商店。
还有,陈虹每次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付车钱时,零头她总是不付。比如的士计费显示18元7角,她就只付18元。对此,大部分的士司机都不计较。但有一次碰到一个很较真的老司机,非要她付那想省掉的5角钱。为此两人还争吵一番,引来路人围观。
其实,这点小钱对陈虹根本不算什么,但她就是喜欢多占“便宜”。办公室公用的纸巾、洗手液什么的,周末她会顺手带点回家用;帮办公室购买茶叶、笔记本、打印纸之类的东西,她总是要售货员把单价开高一点,报帐时就能多报一点;到水果摊买水果时,趁摊主不注意她往往会再拿一两个小水果放到购物袋里:就连坐飞机,飞机上的饮料她也情不自禁地每一种都要尝一下。
丈夫看到陈虹这个样子,老说她,我们家又不缺钱,占那些“便宜”让人说小气。陈虹也觉得自己这个习惯不好,可到时候她还是不由自主地去做了。丈夫认为这跟她从小的经历多少有些关系:陈虹的家庭小时候负担比较重,父母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而且对她的教育很严,犯错打骂是常事,零花钱也几乎没有……
但陈虹觉得,如果说自己是个忒在乎钱的人也不公平。单位里、朋友圈里请客吃饭,就算不是她抢着买单,轮到她时她绝对二话不说。逢年过节给亲戚朋友送礼,她出手都是很大方的。“我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咋就爱占小便宜呢?”
心理分析
爱贪图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较强烈的占有欲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时,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但随着这种欲望日益膨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后果。首先,它会影响朋友、同事、亲戚及周围人的相互关系。与人相处,总想占别人的便宜,必然会引起别人的警惕和反感,失去同事、亲友的信任。再次,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会使自己心胸无大志,难以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虽然陈虹并不想成为爱占小便宜的人,但她却忍不住去做这样的事。这在她的内心深处形成了强烈冲突,其实已是种心理障碍。
喜欢占小便宜的人所获财物可能只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东西,或者和他(她)的经济收入相比小得不能再小,甚至这些东西自己根本就用不上。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形成“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呢?一般来说,主要原因有三种:
1小时候家里条件太差,家长为了家里生活会做这种占小便宜的事,或者带着孩子去做此类事。久而久之,养育者的行为被孩子认同并内化。但孩子虽然内化认同了这样的行为,而受到的道德教育和形成的道德规范又不许可这样的行为,于是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他们既痛恨自己的行为,却又控制不了。每次占便宜后先是愉悦,然后就又自责。
2小时候偶尔一次犯错拿了别人东西后,养育者对孩子过度处罚,以破坏孩子自尊的方式打击孩子,使孩子从心灵深处逐渐认同自己是占小便宜的人,或者是小偷小摸者。
3在心理压力很大或者很焦虑的日训吴,偶然拿了别人的东西或占了别人便宜后,由此产生的紧张感会抵消自己的心理压力或者焦虑,于是每次在有压力或焦虑时就会忍不住去做同样的事情。
陈虹的心理问题和小时候的些经历有关。父母节俭的习惯,和对她的严格教育、犯错时的过度惩罚,可能会对她的自我认同、价值感以及自尊造成伤害。过度的创伤也是让陈虹成年后内心充满矛盾的根源。
心理处方
陈虹“喜欢占小便宜”的问题实际上已构成一种心理障碍。要想改变这种爱占便宜的习惯,需要她在生活中多做努力。
首先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要回避。要坚信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并不断把这样的信息反馈给周围的人,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环境和空间。
其次,一个人爱占小便宜,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尤其是缺乏判断“应该与不应该”的能力。因此,陈虹本人一定要有积极改变的决心,具体实施的方法是:设定目标,立即行动,认真专注,执行坚决;当自己偶然触犯时要马上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将这个方法重复、再重复,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习惯。
另外,陈虹还可以通过多做运动、多和朋友一起聚会交往来进行自我减压,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保持轻松快乐。
陈虹的亲人朋友也可以为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做出努力。当陈虹去买东西时,最好能有他们的陪同,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比如,当出现陈虹多拿多占的情形时,可以对她说“我们不需要这个东西”。但不能多加指责或有轻视态度,否则只能加重她的心理负担。
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