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反复心理 的四种现象

2009-06-04官明江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动机运动

官明江

在高中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搭建了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愉悦身心。但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心理,它包括情感、兴趣、动机和意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一、情感反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切身体验”。高中生对人生往往充满希望和激情,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同时讲求体育的实用价值,注意探讨体育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身体实际的运动项目。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认识不足,在判断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表面性和片面性。如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可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不感兴趣或者是对“放羊课”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目标难以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技战术掌握不如人,自信心不足,而产生学生内心的孤独和兴趣的减弱,从而使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不高或者不适应,情感上会出现反复现象。另外,由于高中生性逐渐成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女生多于男生,这里有情感的因素,也有生理方面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了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对学生应及时进行情感调控,同时要把握调控的“时”和“度”。对技术动作掌握成功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对技术动作掌握失败的学生,要充满爱心,一般不要做直接批评,不讥讽挖苦,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学生勇敢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应着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用“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语言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力,学生通过锻炼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二、兴趣反复

学生兴趣本身是个性的心理表现。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在不断地分化,对不同教学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选择的态度受性别、个体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特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如男生喜欢与人合作进行竞赛性的活动,女生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但是,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制定与选择上超过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认知程度,不能适应教学内容要求,无法让学生掌握这些运动技能;还有的学生对体育缺乏认识或体育基础、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和锻炼中得不到师生的认可而造成内心矛盾。女生的性特征明显变化,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产生顾虑,惰性表现比较明显,对体育锻炼持有消极的态度和缺乏毅力而产生的兴趣反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运动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运动项目。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中通过选项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泛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培养学生对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促进学生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方面升华。

三、动机反复

促进一个人参加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参加体育活动时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高中生由于对已知运动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学生在各项运动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中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和所支配的。因此,他们已不能满足一般的身体活动和简单的运动技术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了解和把握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实际锻炼价值等。但学生的思维过程稳定性不足,往往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出发,缺乏理性思考,这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不完全成熟的表现。由于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认识水平的不同,所以,他们对运动项目所产生的动机有高低,但他们在学习和锻炼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目标或者身体素质较差,再努力也技不如人,而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还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的阴影会使其心理上产生包袱,从而出现心理反复。

追求成功是每个学生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发展规律,进行有目的的逐步培养。一般说来,学生都有自已的长期目标,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善于将他们的长远目标化整为零,变为中期和短期目标,而恰恰这一过程是维持动机的关键。因为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可使学生相对较快、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个人努力和成功的因果关系。激发学生内部动力,学生每次学习的运动项目,都介于会与不会之间,都有一个跃跃欲试的心态,他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归属感。体育活动大多数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应利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人际交往频次高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认同、悦纳,同伴间互相关心的归属感。一个欣喜的表情,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份善意的指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动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是个渐进的过程。对学习的运动技能有个逐渐领悟、逐渐提高的过程,正确及时的反馈,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四、意志反复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高中生自觉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会果断地作出决定积极参加活动,并向困难挑战,勇于拼搏,在竞争意识,有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它是一项组织十分复杂的工作。由于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也不同。如球类运动是一种集体合作项目,它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的意志品质,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但当今人们对物质需求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养成怕苦、怕累等不良习惯,缺乏艰苦环境下进行锻炼的磨难,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心理素质较差,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心灰意冷;还有的学生运动能力不强,没有掌握某项运动技巧和方法,又缺乏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势必会对所学运动项目产生畏难退缩等自卑心理以及消极对待学习和锻炼,厌学情绪就会出现。

作为教师应站在育人的高度去帮助学生认识意志品质对学习、事业、前途乃至人的一生的重要性。而决不能仅限于完成某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学习任务。因为,要完成某项教学内容和任务是有限的,而通过在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顽强拼搏,实现了不易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是适宜的,通过努力可能实现,适宜目标具有导向和激烈性。同时要注意目标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使这种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会引导行为,因此,目标确定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有来自主观方面的,也有来自客观方面的。主观方面主要是自身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障碍。如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学习内容与目标的矛盾。客观方面如学习的难度,场地器械条件、天气与环境因素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与主、客观困难作斗争。教师要设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实现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获得实现目标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赞扬与肯定,为集体争荣誉,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团结协作,互相激励的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的反复心理,加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长期的努力去调控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动机运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不正经运动范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凶手的动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