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个性化阅读中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2009-06-03徐卫琴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人文中职

案例1.时间:中午,地点:办公室。事件: 一教师在循循善诱地劝说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可这位入校不久的学生依然坚持要辍学回家,其理由是学校规章制度太多、学习太枯燥。

案例2.时间:早晨,地点:学校饭堂。事件:一学生插队,另一学生表示不满,结果两人大打出手。

案例3.时间:晚上,地点:教室。事件:一学生以桌上高高摞起的书为掩护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图文并茂的言情小说。

毫不夸张地说,与以上三个类似的场景几乎在每一所职业学校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中职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探究

首先,招生的“零门槛”导致了中职生生源基本为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双差的学生。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相当薄弱,而且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缺少坚忍刚强的意志,缺乏自觉观念和宽容之心,缺乏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认识等等。究其本质都是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养低下的表现。所谓人文素养,就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其核心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通俗地来说就是一种待人处世的基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其次,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地方。正是由于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当前中职教学从上到下都偏重技术教育,甚至有些领导还大胆地提出对语文课大砍特砍的设想,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导致原本人文素养低下的学生更是差上加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辨别力。”但是,如果按照今日我们培养的模式去培养学生,其结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大力加强中职生的人文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途径的研究

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 我们认为,通过实施个性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修改规定不仅揭示了个性化阅读的含义,也告诉我们个性化阅读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在中职生人文素养日趋低下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个性化阅读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呢?

三、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1.个性化阅读教材文本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由编者精挑细选而来,里面蕴藏着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丰富的精神养料。但由于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对语文又不感兴趣,因此不能很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不能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也不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更不用说从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了。这时,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明确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可是有些教师依然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完全替代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种越俎代庖的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最终只能成为一只师云亦云的鹦鹉,或成为一台机械运转的机器。其实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智慧,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让他们从文本中汲取自己缺失的精神养料,帮助他们形成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认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理应成为且只能成为一个引路人。笔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作了尝试,效果极好。

案例:《感悟珍珠港》课堂实录片段

师:找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哽咽):“9分钟内,战舰与1177名船员一并迅疾沉没。”战争真是残酷,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就没有了,难以想象这给他们的家人带来多少不幸。

生(沉痛):“油珠子作着狰狞的鬼脸,分明是海底的舱中有人尚在呼吸。”我似乎看到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挣扎。生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可是战争剥夺了他们生的权利,太遗憾了。

师: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战争只有伤痛,只有死亡,不可能有真正的赢家。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和平。

生:从美国人身上,我看到了不能以战争来对付战争,否则自卫的武器也会变成侵犯的屠刀。当同学间有了矛盾后,不能以暴制暴,拳头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生: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人的结局告诉我,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生:贪欲膨胀往往会毁了人的一生,同样也会毁了一个国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阅读同一篇课文时,由于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也往往不同。这时,教师非但不能把学生的独特感悟一棍子打死,还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诚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当学生的阅读感悟丢掉了文本赋予的价值取向或出现科学性、思想性认识错误时,教师应在鼓励学生多元理解的同时,须及时加以引导,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个性化阅读非但当不了洗涤学生心灵的良药,还可能产生许多副作用。笔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例。

案例:《项链》课堂实录片段

师: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爱美,她想过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是“人之常情”,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她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我认为她有权利拥有狂热的梦想,有权利追求幸福的生活。

生: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的她,最后只得和教育部的小书记结婚,贫穷寒酸的生活让她毫无社会地位,也无独立价值,所以,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她利用美色来实现挤入上流社会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

师:老师并不赞同两位同学的观点。首先我并不否认玛蒂尔德有着追求幸福的勇气和权利,但不切实际地过于追求不可能得到的荣华富贵,只能让她迷失方向。同学们,正是她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看完这篇小说更让你们懂得了什么?

生:我觉得,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过。

生:每个人都有人生理想,我们不应幻想不劳而获,不能期待走终南捷径。

生:虚假的荣誉只是一点即破的肥皂泡,我们应该踏实勤奋地去干一番事业。

师:同学们说得对,我们应该记住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的一句话:“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时期,看问题有时不免失之偏颇,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并顺势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明白虚荣心就像一颗炸弹,会毁了自己的一生,也让学生明白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懂得理想实现只能走勤奋之路的道理。

总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除了能给予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还能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成为完善学生道德素养的渠道。如,阅读《富春江上》,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感情。阅读《美与物理学》,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阅读《走出地平线》,让学生明白思想认识只有突破个人的成见才能不断发展的道理。在教每一篇课文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话,我们相信学生的人文素养会有提高的。

2.个性化阅读经典诗文

仅仅通过阅读教材文本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经典诗文。可以说,中国的经典诗文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几千年来,不断有新的支流汇入,从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离骚》到汉代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近现代文学到现当代美文,这条河流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向前奔流。有多少中华儿女依靠她的灌溉、她的喂养成就了一番事业。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这些经典诗文对他的学术研究、人格养成乃至整个人生产生了极大的作用,直至今天仍滋养着他的精神生命。可见,个性化阅读经典诗文必定也是中职生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实施呢?

首先是品其美文。或由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篇目,或由学生选择自己的最爱;或利用早晨放声地朗读,或利用晚课静静地欣赏;或整篇地读,或有选择地读。读出其间诠释的人生哲理,读出其间闪耀的人性光辉。但如果学生盲目地随意地读的话,是读不出书中的“黄金屋 ”的。所以学生只有在老师传授的读法指导下,才能在书海里自由游弋。“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阅读方法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在总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联系语言环境去推想文本中有关词句的深刻意蕴,从而把握文本中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重点赏析品味,感受其间的人生哲理。教师既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走进文本,自觉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能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后走出文本,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

其次是取其精华。中国的经典诗文是世界公认的最具人文价值的不朽作品,诵读经典诗文对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学生读完后就会汲取肥厚的让他有所裨益的精神养料。同读《论语》,有些学生从中明白了真正的交友之道 ,有些同学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有些学生明白了做事要推己及人。学生的这种个性化阅读行为让他们在文本中择己所爱。但这种偏爱只解决了营养不良问题,却又造成了他们营养不均衡的新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们所得的精华汁液玉露琼浆奉献出来,互相给予,彼此共享。这样学生就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养料。为此,笔者曾组织过一些活动。

案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请把自认为让你终身受益的经典诗句制作成卡片赠送给你的同学或室友,或请你推荐你觉得可以丰富你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的格言警句。

结果,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挑选出不同的经典互勉互励。真是神奇,奇装异服不见了,粗话脏话灭绝了,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了。他们学会了待人真诚,互敬互爱,开始思考人生,畅谈理想,善思、拼搏、创新的学风渐渐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班风也略有所成。人文教育的效果非常出色。

最近,各地纷纷开展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经典读书活动。教师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多组织一些活动。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等等。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读书心得,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经典美文中汲取人文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有文化有技术有素养的全能型人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除了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外,更多的是利用语文具有人文性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徐卫琴 江苏省海门职教中心校 226100)

猜你喜欢

个性化人文中职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人文绍兴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