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语文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

2009-06-03马兴国马圣芹高艳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格人文

马兴国 马圣芹 高艳丽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具有扎实业务知识、熟悉专业技能的专业能手,而且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综合人才。而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失衡和人文素质低下导致许多恶果,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教育界的共识。大学语文含有丰厚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丰富学生人文知识的多领域的知识内蕴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是要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文学知识、语言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哲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宗教知识等。而大学语文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广博的人文知识的基地。这是因为大学语文有多领域的知识内蕴,除了文学,还涉足了其他许多领域。

大学语文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的文学,从先秦一直到近现代、当代,这源远流长的文学史,实际上就是思想大家、文学大家创造并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是民族精神与性格形成的历史。孔子、司马迁、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和文学进程中的一个个坚实而巨大的历史脚印。 文学史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作品也一样反映着厚重的历史。《三国演义》形象地演绎了汉末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是对历史沧海桑田的演义,更是对历史进行的哲学的思考和感悟。文学对历史的反映,要比历史著作更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展翅写到列子御风而行,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穿越时空的无待逍遥,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学里有哲学家的哲学思考,更多的是文学家面对社会和人生的哲理的思考。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以自然界的平凡现象暗示社会、人生新陈代谢的哲理。其中所含新陈代谢的规律、宇宙人生以变为常的发展观,深得哲人三昧。

大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政治的篇章也有许多。比如文章《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公元前722年发生在郑国的为争夺权力而兄弟骨肉相残的政治事件。精明的郑庄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灭掉了自己的亲弟弟——一个狂妄、愚蠢的野心家。兄弟之间有血脉相连的亲情,而庄公兄弟,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是政治权力迷了他们的心窍:维护权力的人冷酷无情,攫取权力的人痴迷狂热。从本质上看,他们是专制政治罪恶本质的表现。学生以此就会认识到,亲情在专制权力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专制政治是罪恶的政治。

另外,大学语文还涉及经济、伦理、心理、教育等许多领域。大学语文涉及的这多领域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类多方面的人文知识,为滋养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提高他们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浸润学生人文情怀的美好情感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果只是灌输人文知识和思想,那就是空洞的说教,只能受到学生的厌弃。高效的人文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心灵。而文学教学就具有这个特点,它让艺术形象说话,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春风化雨地渗透学生的情感,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我国有许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家、作品。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用诗歌表达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撼人心魄的诗句,流淌出他深沉的爱国情感,如同滔滔的长江、黄河,数千年来一直哺育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大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情感和博爱的胸襟是他诗歌的主旋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些诗句吟唱出了诗人心中涌动的“大爱”,使学生的心灵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浸润,得到升华。还有毕生以爱国为己任的陆游,爱国激情“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还有艾青的“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泪水,都倾注了他们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由衷的关注和炽热的感情。这些作品读来感人泪下,催人奋进,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熏陶的优秀资源。

爱情是人类最纯洁、最美丽的感情之一,爱情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大学时代是对爱情有着向往的时代,但是有一些大学生的爱情表现得十分盲目、错误。有的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也禁不住要谈上一场过把瘾;有的甚至以谈恋爱来填补生活的空虚,亵渎人生最美丽的情感;还有的人在恋爱中争风吃醋,不惜大打出手。而大学语文对学生爱情的教育是春风化雨一般,《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汉乐府诗《有所思》,白居易的《长恨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充满着男女之间真挚的美丽爱情,学生在情感的浸润和感动中就会萌发对美好爱情的珍惜、向往之情。经典作品中的美好爱情对提高学生的情商、人文情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艺术美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是他们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有一定的审美修养才能不断地从艺术或生活中发现美,进而创造美,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李戎在《美学概论》中说:“作为具有客观性与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1]即是说美和真,美和善交融在一起,构成真善美的艺术。美能启真,美能储善。美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陶冶性情,美化人生。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美、意境美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审美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春风化雨的效果。高尚的审美情趣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心念端正。大学生健康、积极、高尚的审美情趣,非常有助于提高其人文修养。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自然美;有“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友情美,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美,有《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美。美都是灵魂深处发出来的,美隐藏在创造或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美是美的灵魂发现的、创造的,也就是说美的文学作品是由作家的美的灵魂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的美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当我们欣赏那些作品时,就势必会受到作者的灵魂的熏陶,得到教益,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我们的灵魂和人生境界。大学语文引领学生在美的艺术世界里遨游,其想象、情感、认识等多种心理能力被激发活跃起来,从而使他们陶醉于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被感动、被熏陶、被提高。在优美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全面加强自身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并造就他们为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创造人类生活中各个领域的美而不懈地追求的精神,达到育人的目的。当代作家周国平说:“一个爱美的民族总是有希望的,它不会长久忍受丑陋的现实。”[2]那么对一个有着高尚审美情趣的大学生来说,他总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不会也不能长久地忍受丑陋的灵魂。

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理想人格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需要健康的人格来保证。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某些人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人性被异化,人格被扭曲。有些大学生的人格、心理也存在许多误区。大学生在校偷自行车、考试作弊,乃至杀人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时有发生。大学语文是知识课、文学课,也是一门传播人文精神、塑造健康人格的课。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生活、健康发展的前提, 大学语文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使命。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大学语文中重点讲授的经典作家之一。他的人格魅力能够给学生以无尽的影响。陶渊明生活在由门阀士族世世代代垄断高位的黑暗政治的时代里,做彭泽县令八十余日而辞官归隐,即便是生活艰难得去乞食,也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的人格。他这样做并不是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坚决不肯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他这种光明峻洁的人格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建立健康人格提供借鉴。苏东坡的《定风波》是宋词中的名作,词的上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艺术化地写出了多次遭受政治风雨打击的坎坷经历,表现了他对待挫折、打击的潇洒、坦荡、傲岸不凡。词的下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部分通过写景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得意也罢,失意也罢,这一切都会过去的。这首词就这样把作者的经历、人生态度、人格浓缩在一件艺术品中,它是作者在宦海中多次遭受打击而依然保持傲岸、旷达人格的艺术写照。学生学习这首词,会被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倾倒,从而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健康人格,勇敢地面对将来生活征途中的风风雨雨。大学语文中这样的作家作品比比皆是,他们对大学生人格的巨大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将会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藏,只要我们深入地研究,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开发,就能够为渴望“精神成人”的当代大学生构建一个美丽多彩的精神家园,为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贡献出一份特殊的力量。

注释:

[1]李戎.美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2.

[2]周国平.人与永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兴国,马圣芹,高艳丽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266510)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格人文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