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09-06-03樊雪琴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布置的作文方式要“新”。刚上中学的初一学生,他们刚离开小学那种活泼、幼稚、充满幻想的生活,迈进中学大门,对周围一切感到非常新鲜,开始注意观察生活本质。他们写生活也是单纯罗列生活现象,加之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的文章自己都不很满意,交上来就是为应付教师。把作文视为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产生作文兴趣尤为重要。新颖的布置作文方式,可以唤起他们的作文欲望。要想把空洞的布置课变为生动、丰富的指导课,笔者通过工作实践,以为下面几种方法效果较好。
第一,析题范文法。
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应针对题目提出几个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应确定怎样的中心思想?通过哪些材料来反映这个中心?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有很大帮助,最起码对文章中心思想、布局谋篇有了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了。接着教师再根据析题内容,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文,让同学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将如何改进?如果你写此文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可以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了作文的畏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回忆引导法。
每个学生经历的事情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不予留意,不细心体会其中意义和感受。提笔写文章的时候,想象的成分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脱节,多不从主观上体会,只是凭空想象去写,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教师要注意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回忆经历过的事,细心体会其中感受。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真情实感了。如要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怎么做?我曾怎么做?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即使是虚构,也能进入所写的人或事中,有了真情实感。
第三,广泛设想法。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到的文章很多,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可以通过学习开拓学生写作文的思路。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我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讲此文时一方面要讲清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讲作者是如何选材的。讲完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时代解放军的文章,教师负责收集材料,尽量多收集一些,然后让学生以《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作文。抓紧一个中心去选材,学生在错综纷杂的人物材料中准确选材,克服了过去材料一多,什么也舍不得丢,面面俱到的毛病。同时以课文为样板,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设题训练。
现在学生看电视、听广播的条件好起来了,每天几乎都要看一段电视或听广播,不少同学对此只抱着消遣的态度,看热闹的多,品味的少。教师可以据此设置一些题目。如《最新消息》《影剧XXX评论》,让学生每天看一段新闻或听一段广播,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稍加评论一番。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于电视剧,教师可以根据预告组织学生选看。主要从人物形象、结构线索、中心思想等几个方面去评论。可以单项评论,也可以综合评论,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扩大了视野,增强了评论能力,产生了作文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题目新颖,可以吸引学生,唤起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写出一部分质量高的文章来,防止了千篇一律。
再者,批改方式也要新颖,才能保持并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方式除教师眉批、面批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批,也可以采取教师领学生一起批和学生分头批的方式。教师领学生一起批,从学生作文中选出2—3篇中等作文,复印后发给大家,先理通文字,再看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然后师生从头开始一句句一段段讨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个句子不通,应怎样改正……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提出见解和修改意见。学生分头批,每人一本作文,教师提出批改内容和要求,然后收上来,主要看修改打分情况。通过这些,学生间距离缩短了,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另外,学生改学生的作文备感亲切,没有拘束,便于学习长处,启发创新。还应注意稳定学生作文兴趣,那就是讲的时候要注意多帮助奖励,少批评训斥;多教给方法,少空头说教,要善于因势利导。讲评作文要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写作成绩,哪怕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也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还要细致评点,使学生可以摸到布局谋篇的路子,表情达意的方式,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
(樊雪琴 河北省隆尧县双碑校区05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