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2009-06-03贾文钰
英国大诗人柯立基则认为,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位”,诗是最经济的语言。培根说,记忆力归于历史,想象力归于诗歌,理解力归于哲学。的确,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在冯至的笔下“我的寂寞像一条冰冷的蛇”,顾城可以“在大地上画满了窗子”。这些灿烂的句子,无一不是想象力飞扬的结晶。因此,读诗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悟性的极佳途径。
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趣味与韵律
诗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意,是诗歌教学的大忌。尤其对于活泼清浅的儿童诗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诵去体验。
着急的锅子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菜却没煮好。
弟弟等得好急了,妹妹等得好急了,
小猫等得好急了。只有妈妈最辛苦了,
还不停地忙着,急得满脸都是汗,
我赶紧来帮忙。打开锅子一看,
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
类似这样的诗句,简单清浅中又不失童真与情趣,能带给孩子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就不需要挖多少深刻的含义出来,让孩子自己用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它,就是最好的解读方式。诗中最妙的句子即诗眼,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发现。像这首诗中的“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简直令人叫绝,相信孩子读到这儿都会会心一笑。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
打翻了
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遍了西天;
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
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
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
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
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沉沉的梦。
必须承认,有一些诗,不能说,不可说。比如这首张晓风的《打翻了》,怎么解释都说不好,怎么解释都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的诗,就需要直接用声音来感觉它,品味它。在此起彼伏的师生对口接诵或轻轻的吟哦中,这些语句可以很快地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感觉。
二、让诗歌中的词语与生命对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是对象和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兴趣。”苏氏的论述,可以给诗歌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诗歌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堆与他完全无关的词语的堆砌,那么,它们是沉睡着的,是没有活力的。因此,我们需要努力使一首诗对孩子的生命直接作用,让孩子的生命因此而激昂、充实、沉静或者丰富。
快乐的思想
做每一件事,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
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
砍柴的时候,想的是火的诞生。
锄草的时候,想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
与你分手,想到我们会师时候的狂欢。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何达的《快乐的思想》,告诉他们,我们在“砍柴”,我们在“锄草”,我们等来的将是“火的诞生”与“丰收在望”。也许这首诗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生出新的力量——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谁会没有负担和压力?重要的是要学会“做每一件事,都要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
跌倒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我们不用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的时候/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人,总有受挫的时候,每每有学生受到挫折时,笔者和孩子独处,总要一起吟这首《跌倒》,并且告诉他们,不仅要“站起来”,而且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怎样的姿势才最美丽呢?就让他自己想吧!
三、在比较阅读与清晰讲解中,带动学生对诗歌形式与技巧的感性认识
一首诗,必须要读得认真、仔细。诗的表现往往是间接的,有层次、有深度的,有字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假如能帮助学生将诗歌这种“压缩的文本”以恰当的方式打开,让它的精微、色彩、情韵、节奏等一一呈现,对于未入诗歌之门的初读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给学生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呢?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依托具体的诗歌,让诗歌本身来说话。比如:
需要什么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这是诗歌语言艺术中的顶真。“桌子”“木头”“大树”“花朵”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在理解时,就要引导学生超越词语的现实意义层而走向艺术的意义层:万事重在开头。一切看起来总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带给人的陌生感与冲击力,正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们也可以将一些诗歌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将《我能长成啥》和《筷子》组合:
我能长成啥
妈妈把种子种下地,种子就发了芽。
爸爸把月季种下地,月季就开了花。
奶奶把葫芦种下地,葫芦就长藤啦!
我想把我自己种下地,我能长成啥?
筷子
爸爸每天去打鱼,
爸爸的手是我们家的筷子,
伸到海里去把鱼虾夹回来。
第一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复沓的手法,一咏三叹,学生易于模仿。在此基础上,教第二首诗,并让学生模仿他人的手,既有形式的示范扶持,又有内容的引领提示。有多少好的诗歌,就有多少好的教法。
在开满了诗歌鲜花的道路上,让我们伴孩子同行!
(贾文钰 山东省曲阜市鲁城教委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