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2009-06-03贾文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锅子桌子想象力

英国大诗人柯立基则认为,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位”,诗是最经济的语言。培根说,记忆力归于历史,想象力归于诗歌,理解力归于哲学。的确,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在冯至的笔下“我的寂寞像一条冰冷的蛇”,顾城可以“在大地上画满了窗子”。这些灿烂的句子,无一不是想象力飞扬的结晶。因此,读诗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悟性的极佳途径。

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趣味与韵律

诗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意,是诗歌教学的大忌。尤其对于活泼清浅的儿童诗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诵去体验。

着急的锅子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菜却没煮好。

弟弟等得好急了,妹妹等得好急了,

小猫等得好急了。只有妈妈最辛苦了,

还不停地忙着,急得满脸都是汗,

我赶紧来帮忙。打开锅子一看,

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

类似这样的诗句,简单清浅中又不失童真与情趣,能带给孩子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就不需要挖多少深刻的含义出来,让孩子自己用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它,就是最好的解读方式。诗中最妙的句子即诗眼,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发现。像这首诗中的“呀!锅子也急坏了,它也满头大汗呢”,简直令人叫绝,相信孩子读到这儿都会会心一笑。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

打翻了

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遍了西天;

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

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

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

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

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沉沉的梦。

必须承认,有一些诗,不能说,不可说。比如这首张晓风的《打翻了》,怎么解释都说不好,怎么解释都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的诗,就需要直接用声音来感觉它,品味它。在此起彼伏的师生对口接诵或轻轻的吟哦中,这些语句可以很快地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感觉。

二、让诗歌中的词语与生命对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是对象和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兴趣。”苏氏的论述,可以给诗歌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诗歌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堆与他完全无关的词语的堆砌,那么,它们是沉睡着的,是没有活力的。因此,我们需要努力使一首诗对孩子的生命直接作用,让孩子的生命因此而激昂、充实、沉静或者丰富。

快乐的思想

做每一件事,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

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

砍柴的时候,想的是火的诞生。

锄草的时候,想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

与你分手,想到我们会师时候的狂欢。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何达的《快乐的思想》,告诉他们,我们在“砍柴”,我们在“锄草”,我们等来的将是“火的诞生”与“丰收在望”。也许这首诗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生出新的力量——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谁会没有负担和压力?重要的是要学会“做每一件事,都要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

跌倒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我们不用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的时候/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人,总有受挫的时候,每每有学生受到挫折时,笔者和孩子独处,总要一起吟这首《跌倒》,并且告诉他们,不仅要“站起来”,而且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怎样的姿势才最美丽呢?就让他自己想吧!

三、在比较阅读与清晰讲解中,带动学生对诗歌形式与技巧的感性认识

一首诗,必须要读得认真、仔细。诗的表现往往是间接的,有层次、有深度的,有字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假如能帮助学生将诗歌这种“压缩的文本”以恰当的方式打开,让它的精微、色彩、情韵、节奏等一一呈现,对于未入诗歌之门的初读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给学生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呢?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依托具体的诗歌,让诗歌本身来说话。比如:

需要什么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这是诗歌语言艺术中的顶真。“桌子”“木头”“大树”“花朵”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在理解时,就要引导学生超越词语的现实意义层而走向艺术的意义层:万事重在开头。一切看起来总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带给人的陌生感与冲击力,正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们也可以将一些诗歌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将《我能长成啥》和《筷子》组合:

我能长成啥

妈妈把种子种下地,种子就发了芽。

爸爸把月季种下地,月季就开了花。

奶奶把葫芦种下地,葫芦就长藤啦!

我想把我自己种下地,我能长成啥?

筷子

爸爸每天去打鱼,

爸爸的手是我们家的筷子,

伸到海里去把鱼虾夹回来。

第一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复沓的手法,一咏三叹,学生易于模仿。在此基础上,教第二首诗,并让学生模仿他人的手,既有形式的示范扶持,又有内容的引领提示。有多少好的诗歌,就有多少好的教法。

在开满了诗歌鲜花的道路上,让我们伴孩子同行!

(贾文钰 山东省曲阜市鲁城教委273100)

猜你喜欢

锅子桌子想象力
擦桌子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拼桌子
打桌子
着急的锅子
月色溶溶
月色溶溶
你用对“数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