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语文板书设计

2009-06-03张洪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语文课程板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语文板书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学生可以发现语文世界的无限魅力。

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语文板书,语文板书即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可以提纲挈领,突出讲述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便于记笔记,有时还可以起直观作用。(《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语文板书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是指教师为了配合语文教学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或画出的图像和图表,是语文课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笔者认为,语文板书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在黑板上或者在多媒体上形成的文字、图画、图表、声音等各种系统符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颁布实施,而现在还有许多语文教师的板书设计停留在传统教学中,板书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而现在的语文板书设计很多还没有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只是注重知识的呈现,还停留在知识与能力这一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谈何容易,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一册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讲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以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境界。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即:

一动不动严守纪律

烈火烧身

一声不吭英勇献身

如果学生没有听课,只是抄写了笔记,只看板书则很难与文本产生共鸣,更难以体会到邱少云为保证战斗胜利,英勇牺牲的高尚精神。传统的板书中学生很少体会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没有多少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实行“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板书的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也参与板书的设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板书的设计中学会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工作,是教师的备课环节之一,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的,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是机械记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教师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意见。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我的空中楼阁》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简单明了地勾勒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作者的行为思想价值,但是文章中真正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产生共鸣的精华,通过板书学生很难体会到,而且这个板书只是老师的个人见解,是教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批判质疑,让学生真正理解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学会怎样去学习,如何有效思考。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他们去学习,重点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包括板书设计的过程,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与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板书的设计过程唤起内心的灵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讨论探究中重新设计定位板书,尽量避免预设和生成,多一些启发和引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样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讲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一开始上课王老师就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听写“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其余学生在下面写。然后王老师在“车盖”与“盘盂”之间,在“苍苍凉凉”与“探汤”之间各画一条横线,并在横线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唤醒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这些目的,板书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语文以丰富多彩的世界,浸润着人类的情感,蕴涵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板书仅限于黑板,条件较好的有一些图片等辅助,学生对此早已失去兴趣,而教师基本上没有可以用的资源,条件有限,学生很难从板书中体会到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语文学习的情况不言而喻。现在科技发展了,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板书,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色彩等方面,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语文的存在,通过多媒体板书,向学生展示祖国壮丽的山川,大江,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南的小桥流水,莺歌燕舞;西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异域的民族风情文化,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古典和浪漫,美国的快节奏,巴西神秘的热带雨林。听命运交响曲,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一曲高山流水,体味友谊的真诚与伟大,“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满足;一首琵琶曲,学生在“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惆怅。总之,多媒体板书丰富了传统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板书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历史和文化,洞悉真理,体验情感,感悟人生,开阔视野,增长学识,丰富阅历。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在对话中,探寻语文中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人生,五千年的文明,异域的风情,培养热爱语文的感情,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传统,而是要吸取它们的精华,更好地为现在服务。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语文板书设计也不例外,也要不断地创新,始终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做到经典性与时代性相融合,师生共同参与,让板书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本林.论语文板书的艺术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2]于军民.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板书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谭奕旭.《舞动的北京》板书设计[J].江西教育,2008,(7).

[4]钟文彬.新课程理念下板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江西教育,200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张洪良 重庆 西南大学文学院 400715)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语文课程板书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板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