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魅力

2009-06-03李国洪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上、想象力的发挥上,在创新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曾有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等。这些对“课堂”的精辟概述,无不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魅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和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总结出一个字:“活”。 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活起来。

一、高屋建瓴,教师要“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必先活起来。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敬业精神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以灵活的策略诱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真正地走进教材、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喜、一起悲、,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交汇、精神的升华。

1.教学思想要活。作为教师,他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由自身的教学思想所支配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摆正师生的地位是教学思想的根本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活的教学思想。

第一,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常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后议论:“学生配合得不好!”看来不过是一句牢骚话,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即“学”为“教”而服务。这是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遗憾的是这种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课堂成了“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或“观众”。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第二,树立教学民主化思想。传统的“师道尊严”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一种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道、受业、解惑”者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第三,树立尊重学生个性的思想。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此简单的物质都各具个性,怎能要求号称为“万物之灵”的人都像一个模子里复制出来的呢?因此语文课应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而不能成为扼杀学生个性的屠场。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发展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致力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

2.教材使用要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语文课改实验教材给我们留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易于学习的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给知识以生命,用活教材。

①知识结构化。教师应建立要素明确、连接性强、概括性高、派生性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②内容问题化。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来确定学习层次,以有限知识基本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加办法”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学内容经验化。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素材,实现教材由理性到生活世界的转化,注重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认知的源泉。

3.教学策略要活。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可以叫做教学策略。策略的灵活,有赖于方法的综合。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选择恰当事例说明其运用,使学生能够形成概括化的认识。其次,教学策略次序的安排要科学,即应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要先学基础的,应用范围较广的,后学较特殊的,运用范围较窄的,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密度和量不宜过大,适当地延长训练内容的间隔,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另外还要教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任务情况,只有当学习材料与特定的策略有内在契合时,策略的使用才会有效。

同时,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时,要善于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任务的需要,行之有效地教给学生适宜的策略。教师还应不断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策略也在不断地被创新、被发现,教师应不断去研究,去归纳总结,以适应新课程中学生的需求。

二、着眼学生,激活课堂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不仅仅是教师要活起来,学生也要活起来。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以围绕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语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1.以教材为载体,激活学生思维。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仅是照本宣科,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难教“活”的。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激活思维来活跃课堂。在很多优秀作品里,作者都留有让读者展开联想进行再创造的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极好情境。让学生试着去填充这些空白,常常能获得思维训练的高效益。例如:在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以后,上当受骗的皇帝会怎样想,又会怎么做……都给学生留下无尽的遐思。

2.以课堂为“沙龙”,打开学生心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师也不如无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读文本,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教师要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迷信课本,不要盲目从师。适时点评“你真棒”“说得真好”等一系列的激励语言。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获得自信,这样学习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成倍增加。

3.以活动为手段,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①组织课外语文小组,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课外辅导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②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也可介绍读写常识;既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也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也可进行一事一议等等。无形之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③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习作。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报刊上,家长看了欣慰,亲戚看了高兴,朋友看了喝彩,学生也感到了一种经过艰辛努力的小小成功,无形之中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激励评价,体验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为此,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指导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评价,时时处处予以鼓励。

诚然,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鼓励与赞扬”。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 。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答对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答问、作业批改、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感染。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这样,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再适时做出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要学生建立了自信,就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3]赵福祺.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李国洪 四川省双流县胜利初级中学610253)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