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
2009-06-03褚香
褚 香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种文学作品,是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由于目标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有明显的特点:清晰、明确、质朴、优美。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以及整个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在师范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是一门专业课,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未来的教育能力,是每一个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感悟。
一、血脉相连,重新发展——儿童文学教学面临危机
早在上个世纪初,现代语文教育一经在中国兴起,便与儿童文学结下了难解之缘,直至三四十年代,儿童文学一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联。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叶圣陶先生,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分家”的现象还是在20世纪后半叶发生了,这种“分家”的严重后果至今还难以消除。据新华社《瞭望》周刊2002年第22期发表文章介绍:“目前全国高校中文系还在坚持开设儿童文学课的不足15人,还在坚持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包括兼职的也不足15人。”今天绝大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已不知“儿童文学”为何物,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儿童文学的构成,不知道哪些作家作品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进入新世纪,随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肯定与传播开来,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又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儿童文学作品就占了总篇目的80%以上。这种现象是令人欣慰的,同时也对师范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捕捉挚真,快乐体验——注重儿童文学教学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是擅长于抒发情感、能快速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儿童文学当然也不例外,它借助文字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正像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个书名时所说的:“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
儿童文学中的单纯的情节,新奇丰富的想象,娓娓动听的描述,生动风趣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能唤起学生的童心,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情感。儿童文学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是在“有趣”的前提下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欢快明朗的色调,充满着儿童情趣,能使学生的心浸润在快乐中。因此,在儿童文学鉴赏教学中应突出其审美性和娱乐性,从而在不经意的乐趣中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童心。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应使其明确,儿童文学最基础最原始的功能是其审美性和娱乐性。儿童文学应该是爱的文学,是培养美好心灵的文学。很多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从儿童文学作品中能找到答案。只有学生真正热爱的东西,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作为将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生,培养他们的童心对于将来的工作尤为重要。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拥有一颗儿童般的心灵才可能深入了解儿童的世界,与儿童进行无障碍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爱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体会到爱和温暖。再通过创设与课文相类似的情境氛围,通过以声传情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已创设的角色氛围中,体味作品中的儿童情趣,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童心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充分地进入到这个角色中来,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丰富快乐的情感体验。
三、丰富感受,立体呈现——注重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儿童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方式,正如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所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别林斯基也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因此,儿童文学的教学也要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和丰富的感官享受。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文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儿歌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儿歌的朗诵;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演合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在幼儿图画故事的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业布置上,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作品、美丽的图画以及改编和创作的作品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文学性,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阅读、创作、表演等形式突出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娱乐性。如在学生对儿歌、儿童诗的朗读中,充满韵律感的旋律与节奏,优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拟声词和摹状语言的使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儿歌《雨铃铛》中,“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学生既感受到春雨绵绵的景色之美,又体会到了生机勃勃的浓浓春意。“丁零当啷……丁零当啷……”摹拟春雨洒落的声音,富有音乐美,也带给学生心灵的洗礼和精神上的愉悦。朗读、阅读、创作、表演可以针对不同的儿童文学体裁有选择地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达到立体教学的目的,丰富感官享受,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拓宽儿童文学的教学思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教学环境的限制,而且它还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声音、图像的展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容量增大,教学形式丰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资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些直观的图片给予内容以补充说明。在多媒体的技术下,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播放儿童剧和优秀故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
儿童文学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本专业的特色,训练学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通过对学生的“听”“读”“演”“写”能力的训练,组织情景模拟教学,以儿童歌曲比赛、儿童诗歌朗诵会、儿童剧表演、儿童故事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儿童文学的基本社会功能和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要注重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娱乐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立体架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童心,以对儿童文学的挚爱之情,架起一座通向幼教事业的桥梁,用爱心浇开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2]贺宜.儿童文学研究[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3]教材编写委员会.儿童文学[M].上海:开明出版社,1998.
[4]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褚香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