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时,提问比回答更重要

2009-06-03薛海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封建礼教祥林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走向卓越、迈向成功的开始。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思考、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路,就会出现创新的火花。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重视思考带来的体验性。因此,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

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学生容易产生胆怯畏难情绪。教师问题一出,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讲鲁迅的《祝福》时,问“祥林嫂若是生活在今天会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热情讨论积极发言,“封建礼教杀人”的主题自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了。

提问要在得出规律之处。此时提问,可使学生主动探索奥秘,发现规律,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在讲《祝福》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欲答却不出的为难样子,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三次见到的祥林嫂前后相比,外貌有何变化?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祥林嫂的境况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脸色青黄”到“脸上也白胖了”再到“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直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苦难遭遇留下的印记,这是封建礼教烙下的伤痛,是祥林嫂处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变化,正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的黑暗现实。

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性,设计问题的难易层次应循序渐进,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实”,力求解决问题。讲《项链》一文时,问主人公玛蒂尔德丢项链是偶然还是必然,大多数学生莫衷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追求美好生活和虚荣心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有多处细节可说明丢项链是必然的。

一个人如果对某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以新颖独特的问题撩拨学生的好奇心,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讲《警察和赞美诗》时,设置出如下问题:苏比过去是这样一个无赖流浪汉吗?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了这样?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线索,老师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苏比的言行、品质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苏比这个形象的认识,也深刻地理解了欧·亨利小说的主旨。

教师在提问时,要亲切、和悦、有耐心,要多激励,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在关键环节上处于应急状态,从而爱学、会学、乐学。为达此目的,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对不对,其次要评价回答得好不好,评价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客观公正,鼓励学生参与。有时也会出现因学生不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冷场的局面,这就要求老师以丰富的知识不失时机地“垫”一下,不但给学生留下一个形象生动的完整答案,而且还体现了教师为学生着想的一片诚意。

提问是一门谈话的艺术,它需要思想,需要才识,需要灵敏,更需要对人的尊重。

(薛海红河北省卢龙县职教中心066400)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封建礼教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