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板书缺失原因探微

2009-06-03尚美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粉笔黑板语言文字

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魏巍的《我的老师》,文中回忆了小时候模仿蔡老师写字的情景:“即使她写字的时侯,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的老师写的一首漂亮的粉笔字,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板书,掌握正确的笔顺和字形结构,无形中也会对他产生钦佩亲近之情,进而“亲其师,信其道”。现在,评价语文教学的优劣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多媒体的使用,黑板被一张电脑屏幕代替,在一些公开课上,要么根本不设置黑板,要么黑板上不着一字或仅书标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板书艺术的功能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评价一节课优劣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直观性,运用板书有助于教师提纲挈领,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正确的运用板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帮助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板书艺术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

好的板书,就是一副文章的结构图,通过板书,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视图”学写作,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它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示范功能以及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碰撞、交流互动的生成功能。

今天的中学生字写得怎样,大家有目共睹。写字问题已成为今天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问题。中学生天天学语文,随时写作业,为什么书写水平却每况愈下呢?想想《我的老师》,想想我们的学生时代,当看着一个个或端庄、或清秀、或飘逸的文字从老师手握的小小的粉笔里流淌出来,看着优美且意蕴深刻的方框子,怎会不心向往之。见贤思齐,模仿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很多时候,看着大屏幕上用键盘敲出的一个个省去书写过程的方框字,笔者都会为那些坐在台下的孩子感到遗憾,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而遗憾。

新课改实施以后,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六字原则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已经不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环节按部就班地完成链接。今天的语文课堂,呈现的完全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的,师生是互动的。在与文本对话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的智慧火花,可能是学生刹那间的灵感闪动,也可能是一瞬间的陡升疑窦,而这些都不可能是课件等设计作品能够一一反映的。即使是制作再精美的课件,也不能显示这种开放的、流动的教学过程。这个时候,传统板书的那种即时快捷、互动互补、随机应变的功能就凸显了出来,而这又岂是电脑屏幕所能完成的?

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不足

有一句话说,毁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毁灭他的语言文字。可见,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对于传播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来说,它除了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掌握规范的语言,更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读过《最后一课》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这篇小说最后的点睛之笔。当韩麦尔先生听到普鲁士士兵收操的号声时,他站了起来,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转身朝着黑板拿出一支粉笔,使用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一切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都凝聚到这几个字母,12个字母映射出的是血,是泪,是悲愤,是做老师的韩麦尔的人格,也是点燃在小弗朗士面前的一盏灯。每读到此,心灵就会受到一次震撼。那时候,没有多媒体,没有大屏幕。如果有,笔者想,韩麦尔先生也不会用。首先那几个字母不是预设的,是情感蓄积到顶点的自然爆发,而且我们也无法想象,如果那时韩麦尔点击鼠标,让12个字母跳进屏幕,又会是一种什么效果。

“字如其人”,一个老师的性格气质与精神涵养可以通过板书流淌出来,而这种性格气质和精神涵养也必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他的学生。有人说:“语文课是诗意的栖居。”诗意不仅在师生的言语间,也在老师的挥手板书间。

三、对多媒体在语文课中的使用存在误区

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它的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多感官刺激学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态模拟过程,有效突出重点、难点;信息量大,节约空间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有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描述,不能都依赖于多媒体,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辅助多媒体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地参与到事先安排好的程序,与冰冷的机器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谈得上师生思维交流的动态课堂。况且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语言文字留给思维巨大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如果这些因声画而变得狭窄,那语文也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体味文章的内涵了。其实,多媒体计算机就像是黑板和粉笔、纸和墨一样,只不过是教学的工具而已。

四、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板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功,而现在确有很多语文教师书写浮滑无力,结构不合法度,手中无好字所以不敢该出手时就出手;另外,板书作为一种互动互补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教学机智才能及时捕捉精彩信息,抓住课堂亮点,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而那些只注意自己传授而不注意学生学习的老师显然是无法很好的运用板书的。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强调:“对于学校来说,没有电子放映机固然不好,没有黑板则是灾难。”在语文课上不能让电脑屏幕取代黑板,课件设计取代教师板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板书仍然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板书艺术。

(尚美娟 河南省许昌县一高461000)

猜你喜欢

粉笔黑板语言文字
擦黑板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粉笔怎么来的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