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09-06-03裘玉萍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理解力差而把自己的理解或教参的标准答案“浇”向学生。这种分析又分析、讲解又讲解的教师的单向输出教学活动,造成大多数学生不愿主动钻研课文、不愿思考,只坐等答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才能开动脑筋,激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把阅读理解权交给学生,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抱着一只公鸡去大学演讲,他强按鸡头让鸡吃米,鸡却乱叫乱挣而不吃。他放掉鸡,不理睬它,过一会儿,鸡却主动吃起米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在阅读中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一句话,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让每个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有成效。
二、教师要做好课堂预设工作
阅读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才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去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才能有学生自己的个性解读,独特体验。
三、教师要运用有效阅读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教学有许多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有利于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能有效促进阅读教学:
(一)“自主阅读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与感受。通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总是给出一些问题,或给一些提示,来引导学生。这样做有它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也给学生划了圈圈,定了方向,限制了学生思维,也打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自我解读,自我体验,来构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在自主阅读式教学中,教师并不事先设计什么问题,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完全个性的交融。这是纯个性化的阅读,不带任何外在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其结论是学生在个人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获得。这比由教师强加或诱导而获得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能运用自己的大脑,放开眼界去自主体验和感悟,才使他们能有思考理解的主动权,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质疑解惑式”教学方法
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断提出问题,学生只是机械地忙于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似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殊不知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并无主动权可言。尽管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毕竟是老师设计的问题,它不是真正的学生的实际。它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还限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在质疑解惑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惑,解决他人的疑惑,提什么问题,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中,如何解决问题,主动权也在学生手中。这样,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方法
“沉闷、凝滞”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坟墓,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障碍。学生在情绪激昂,兴趣盎然的情境状态中学习知识,最易进入智力库存,且保存的时间也长。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这样的特定氛围来振作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组织讨论式教学不失为实施上述目标的一种好方法。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背后的意义,学生就未必能领会。所谓课堂上的讨论,就是解决那些深奥的问题,理解表面背后的意义。这时把理解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讨论,就不仅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势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更可以激发讨论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质疑、答疑。由于各人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往往就碰撞出真理的火花。有时会让人感到茅塞顿开,进而达到师生间对问题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都不能放任自流,完全不管,而是要积极参与,适当点拨,组织阅读和交流。比如,在讨论式教学中,如果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的看法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不要予以指责。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正确运用技巧,如何正确运用思维,从而使他们不间断地主动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带领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四、教师要引领课外阅读
在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这也是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部分,更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面前,仅几册语文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形成良好语感需要的——即阅读理解力的提高的需要。而实践证明,有意识地扩大阅读范围,并进行适当指导,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加强指导,把它纳入自己的阅读教学计划中来,而不能放任自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向学生推荐读物。读物除了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它对学生有多大的潜在意义和实际意义。这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尊重他们的审美需求,否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就会对读物产生抵触情绪,当然也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了。平时,可向学生开具一张“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观后感,也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例如写书评、自编小报、开设“时文选读”等班级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气息,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权利交给学生,“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理解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和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胡君.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富仁.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钱加清.语文教育新视角[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裘玉萍 浙江省宁波春晓中学3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