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知交融的中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09-06-03刘祥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交融教学内容心理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人们对教学认识的深入,情知交融的中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成为教学研究的一种现实追求。虽然情知交融的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理想追求,但在具体的调节策略总是在“主知”与“主情”之间往复。本文试从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学课堂教学的情知调节策略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深挖教学组织中情知交融的因素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交织互动的过程。通过三个方面对教学组织的情知交融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1.关注表情调节,组织教学

表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用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表情的合理运用会给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带来积极影响,从而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愿意学、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达到情知交融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乐观的精神,并以和颜悦色的表情感染学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在面部表情方面,要常带微笑、目光轻柔;言语表情方面应保持音色纯正,语调抑扬顿挫,既不声嘶力竭,也不有气无力,语速适中,既不太快又不太慢,太快则学生思维跟不上,太慢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听觉兴奋而影响听课注意力;姿势表情方面,应保持姿势雅、举止从容,不随便做小动作,如抓耳挠腮等。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均应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平稳、乐观的精神状态,保证在课堂上能以和颜悦色的表情感染学生,从而为情知交融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2.尝试角色转换,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转换要求教师在以传统角色分工为主的同时,间或使用“师生角色暂时互换”的方法,让学生暂时充当教师角色,这就丰富了课堂活动方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纠错,变单向知识传授为双向的信息交流,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情感。

在进行师生角色转换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认真预习,充分准备;第二,在一堂课中,师生角色转换应交替进行;第三,教师要对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纠错;第四,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要由教师讲授,要对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时讲述的内容做总结、谈体会等。

3.注意张弛调节,组织教学

只有张而没有弛,课堂教学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就会跟不上来,或者是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而只有弛没有张,就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不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大密度的要求,也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要达到教学的张弛有序,首先,要使教学内容详略得当,从教学计划、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的重点要浓墨重彩,而对次要的、学生易理解的部分则应轻描淡写。其次,要注意使教学速度的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再次,要根据教学的难度,合理设置教学的坡度。教学时要善于引导迁移,巧设坡度,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掌握新知识。尤其在讲授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时,要及时补充中间的过渡步骤,以突出关键,从而削减坡度,降低难度,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顺利进行。

二、深挖教学环境中情知交融的因素

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在教学环境中,相对于物来说,人是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环境的情知交融处理。

1.科学驾驭物质资源,营造融洽、活泼的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

教学设施等构成的物理教学环境是教学的条件和影响源,改善物理环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材中理论观点的提出往往缺少意境的描绘,常常会让学生觉得这些理论知识离现实生活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教师科学的驾驭物质资源,合理运用其中的人文因素,衬托和渲染教学主题,营造融洽的有利于情知交融的心理氛围。

从情知交融的角度看,把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的视听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其良好的直观性、趣味性、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领略到全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氛围。在现代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善于巧妙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身心愉悦的心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对课堂教学气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进信息交流达到最优化,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有助于达到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注重情感投资,与学生积极沟通,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的情感,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以随和感、亲切感。其次,要民主教学,形成活跃、轻松的心理氛围。用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独立性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判断能力的发展。再次,教师如果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便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为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心理气氛。

3.合理利用期待激励方法,营造充满自信、追求成功的心理氛围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正是出于对成功体验的渴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的赏识和激励是学生成功的最直接的体验,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使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提高水平的信心和强烈愿望。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的,都蕴藏着发展的潜能,并以适当的形式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以便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充满自信、追求成功的心理氛围。

期待和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发展潜能,并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能力的信任和成材的期待。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体验成功。成功的激励,既能尊重学生个体,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一起探讨知识的成就感。

三、深挖教学内容中情知交融的因素

情知交融的载体是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挖教材中的情知交融因素。

1.寓教于需,让学生愿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接受的主体,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到学生内在的认知和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因此,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意愿。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具有成功机会和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多种选择和控制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努力做到让学生愿学。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需要的特点,建立以需要为核心的激励系统[2],使学生愿意学。一方面,教师头脑中要树立学生的需要观,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按照需要的规律办事;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转化其不合理的需要,把学生的低级需要引向高级需要。

2.寓教于疑,让学生好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置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置疑难应注意问题的难度,“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3],要使学生感到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须进行积极的思考。

疑问,是获取知识的先导,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无疑时激疑,在解疑中获取新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形成提问意识。这样的设疑,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又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好学的教学目的。

3.寓教于趣,让学生乐学

“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心理基础,也是情知交融的一个基本心理机制。兴趣作为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认知和情绪双重特征[4]。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生动化、悬念化处理,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观念结构相融合,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与自身关系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过程向结果演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认识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下主动参与学习,满足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让学生乐学。

注释: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李玉堂.高校以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德育论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1,1.

[3]闫承利.教学最优化实施通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4]乔建中.现代心理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祥连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 262100)

猜你喜欢

交融教学内容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真美
心理感受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交融的独特优雅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