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教学调控的奥妙初探
2009-06-03薛城
薛 城
如果说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交流与研究,那么课堂教学调控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教学调控是一个成熟教师和教学新手的最明显的分水岭。名师更是以他们高超的教学调控,使他们的语文课堂达到了更优的标准。学习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监控手法,可以缩短年轻教师成长的周期。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加有效。
所谓教学调控,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讲课节奏与学生的思维相符合。名师非常讲究教学调控,因为合理的教学节奏能够自始自终地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情景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让学生在一整堂课上都认真听讲,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当代教育生态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有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名师在教学时,能够依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充分地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他们能够全面考虑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承认学生之间差异,采用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进行调控,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地教学方式结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名师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中,能够时刻关注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加以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要调控学生“学”的学习行为。在对课堂进行调控时,名师既有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又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般教师的教学调控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他们不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一味推进按既定方针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名师能够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围绕遇到的新问题及有关的教学目标,及时监控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变课堂“跟着教师走”为“跟着学生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正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名师在教学调控过程中,值得称道的有以下几点:
1.教师能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名师能够随时倾听教学中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反映,及时对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关注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根据这些教学、学习反映,教师能够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努力引导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成长,名师能够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 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要做‘麦田守望者,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名师能够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他们在课堂中能够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抓住机遇,生成资源,积极控制课堂。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不需要去问自己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么些东西,只要让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考试成绩就行了。而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是全新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学生学习方式能否实现转变,给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同时能灵活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课堂秩序能有序而有效的进行。
2.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秩序。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有效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中更注意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保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不断地促进和强化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保护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中,他们非常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包括言语、体态的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等鼓励性的方式予以表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认真倾听,对于学生提出的对教学的正确想法虚心接受。”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调控策略的正确、灵活的运用。这里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创设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教学环境的标准是: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同学之间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各自保守和相互嫉妒;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课堂上教师总是经常鼓励和启发学生导出和证实他们的结论;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切合学生的实际,使之能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对课堂有效的管理。名师能够通过协商,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从而有效地管理课堂,使学生遵守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了规则可使课堂教学顺畅,效率提高。
3.及时调控节奏,确保教学效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 提高教育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反省、修正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方法和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敏感性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审视和评价,对自己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保持对教学过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名师在课堂上能够合理组织教学,科学地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公开课,一些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强调活跃的课堂,有时一些教学活动已完全脱离了教学目标,甚至脱离了语文课的性质,而教师还是一味强调生成。此时的教师应当立即拉住“缰绳”,让学生的课堂活动回归到正常的语文活动之中。 “什么是活跃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脱口秀,不是学生流于形式的讨论,不是一节课中发言学生的人数;而是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教师激活,处于灵动的状态。有些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为了营造一种所谓的活跃氛围,总是煞费苦心地安排一些没有实效的环节。要么韩信点兵式地满堂问,学生这个坐下,那个站起;要么没有任何目的的分组讨论。应该说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服务。”也可以这样说,所有的教学调控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必须为学生服务。
4.用教学智慧处理课堂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 名师能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凭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最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他们始终以课程标准作指引,时时监控课堂,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举重若轻地解决各种难题,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
新课程标准提倡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于是许多教师便在课堂上做起了甩手掌柜,任学生天南海北、随意发挥,而且不加辨析,一律肯定,越新奇越受表扬。这种做法看似符合新课程理念,追求课程资源的生成,实际是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课堂监控能力较差,教学智慧不足,教学效果较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必须以‘正确作为前提,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感受并非没有是非标准。”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有效进行课堂调控呢?
1.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2.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薛城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