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实施有效教学刍议
2009-06-03陈德信
“效率”一词,它常常被现代人挂在嘴边:向时间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率,向质量要效率……教育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是事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教者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许多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大。“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无实质进步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那么,我们如何保证日常语文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呢?本文认为:面对着新的课程必须拥有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者来说,务必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进行好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转变观念,尊重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旧观念、旧思维模式的支配,教师往往以“教”为本位,围绕“教”来考虑教学活动: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我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是导演兼主演,学生则是配角和观众。教与学严重失衡,教为主,学为辅,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呆滞,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思想就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格式化,语文课难免低效甚至负效。找到根源后,我们广大语文教者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1.确立生本思想。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走上前台,担当“主角”,变成语文学习活动的主演。教师的“讲堂”应该变成学生的“学堂”。近几年来媒体所报道的江苏省泰州市洋思初级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明确限制教师在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本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一节课按45分钟计算,讲授时间应该在15分钟之内),把课上较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它从制度上凸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避免了许多低效的教学活动(这所乡镇初中中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泰州市前列),难怪江苏省教育厅要号召全省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它呢!
2.尊重主体。教者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无论他们学习有多难,教者都不应歧视),确认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以一颗火热的爱心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3.教师给自己重新定位。让自己由传统语文教学的讲授者、管理者、评价者,变为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明确自己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自己和学生与语文文本共同对话,自己则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革新教法,努力激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极为重要,学生只有全面实质性地参与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思维,并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实质性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呢?
1.革新教法。教者要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通常是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讲授式为讨论式;变问答式为对话式。
2.努力激趣。兴趣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持稳的兴趣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人深入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者激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教者可以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发展学生的智能;设置情境,引发兴趣,教者可通过创设一个个新颖的教学情景,去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激励机制,强化兴趣,如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评价、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有更进一步的动力。
3.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者只能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三、恢复语文姓氏,让语文课变成真正的“绿色课堂”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但语文课堂教学在许多地方的具体施教中,仍然出现了低效甚至是负效的情形,表现为:
1.过度地强调人文精神的感受。不少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语文课上偏重情感教育,有时偏离文本,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
2.过度地使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如多媒体走进教室,本可以让教学更方便、更直观,可是有许多教师不自觉地走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不问需要与否,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甚至一度在公开课上出现了以使用多媒体为时尚,无多媒体不成课的现象。我们都知道一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此频繁地使用多媒体,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那么留给学生对字、词、句、文段的朗读、理解、品味、感悟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空间又有多大呢?
上述情形着实令人忧虑,该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呢?本文十分赞同一些学者的见解:
1.本色回归。就是语文课应还原本色,返璞归真,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杨再隋教授说得好:“本色的语文课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2.简单语文。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关注语文本身,通过对语言的探究,使其中蕴含的人文因素,自然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渗透、融化。崔峦老师提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说到底,简单语文是按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是指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
其实,说到底就是:语文课要姓“语”,要有语文知识,要加强“双基”教学,要从常规的说话、写字做起。张志公先生也曾强调: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的“主”。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孔子学堂”“现代私塾”,里面传出久违的琅琅读书声,不就是对语文教学现状的一种反思吗?让语文课实实在在地变成“绿色课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施有效教学。
四、增加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语文,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
我们都知道: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的本质就是实践性。教者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树立大语文观。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教者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融合起来,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处处是课堂。
2.增加实践活动。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多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创办校刊、辩论会、作文竞赛等。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体会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更好地发展自己。
3.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大量的实践活动会促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去重视知识的内化和生成,完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向智慧的转化,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的知识建构,从而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有效教学,它需要教师:尊重主体——革新教法——营造“绿色”课堂——注重实践活动,但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责任,一份传播母语文化的责任;一片爱心,一片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爱心。
参考文献:
[1]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陈德信 江苏省金湖县白马湖中学2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