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棉铃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09-06-03谷士林
谷士林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北部植棉区几乎都采用了秋耕冬灌和茬灌冬翻的耕作制度,限制了棉铃虫虫蛹基数,使棉铃虫发生较少。21世纪初期,我区开始大面积推广节水型农业,引进了各类加压滴灌技术,秋耕冬灌面积减少,致使棉铃虫发生频繁、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减少经济损失,现将其在本区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概述如下:
一、发生原因
1. 垦区外围新垦荒面积增大。近几年,我垦区周围多了很多新垦荒者,他们种植的棉花初期并没有棉铃虫为害,但为了节省成本,新垦荒的加压滴灌棉田多数不进行秋耕冬灌和茬灌冬翻,这给棉铃虫虫蛹越冬创造了生存条件。因棉铃虫迁飞距离远(据有关资料记载,迁飞距离在93.52~239.69千米),这样以来,新垦区生成的棉铃虫成虫大量迁飞到老垦区棉田内产卵,直到为害棉田时才被发现。
2. 垦区周边地区部分农户的条田没有进行秋耕冬灌(茬灌冬翻),这部分条田里有大批的越冬虫蛹,成为棉铃虫第二个扩散源头。根据本人2007~2008年在乌苏市石桥乡、车排子镇、牧场、夹河子乡及克拉玛依市周边农田调查,这些地方的条田里百株棉花虫口数在8%~24%,个别边远条田百株虫口数高达55%~80.3%,虫害发生相当严重。
3. 垦区内大多数条田都采用了加压滴灌,条田内的农渠很少过水,有些林带常年也不灌水,部分条田为了节省成本采取了干播湿出,也不进行茬灌冬翻(秋耕冬灌),这给棉铃虫虫蛹越冬创造了有利场所。
4. 垦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将原来种植的单一作物棉花变为多种作物,为1代棉铃虫生存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为2代棉铃虫向棉田扩散打下了基础。
二、防治措施
总的防治原则是:对条田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虫情预测预报,以农业防治和诱杀成虫与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相结合,对2代棉铃虫要严防严控,对3代棉铃虫防治要将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交替使用。
1. 农业防治。
①对新垦荒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采用统一的耕种模式,进行秋耕冬灌和茬灌冬翻。秋耕可以使越冬虫蛹室遭到破坏,使部分虫蛹窒息死亡;冬灌可以使虫蛹表皮吸收一定水分,破坏蜡质保护层(因为水分在0℃以下能产生820千克/厘米2的膨胀压力,使虫体破裂死亡)。
②秋季对条田周围的农渠、林带的杂草进行铲草除蛹工作,入冬前所有的农渠、林带进行1次入冬灌溉,降低虫蛹的越冬基数。
③种植诱集植物玉米、高粱等,引诱棉铃虫成虫在其上产卵,然后集中灭杀。
2. 诱杀。
①灯光诱杀。利用棉铃虫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棉田周围安装黑光灯、杀虫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成虫,可减少棉田的成虫数量,减轻棉田受害程度。
②杨树枝把诱蛾。把杨树枝扎成25厘米粗的把子,插在棉田边,每25~30米插1个,每天天亮前下地收把子放入袋中拍打,杀灭飞蛾。
③糖浆加食醋诱杀。利用成虫喜欢蜜汁和草酸的特点,在田间地头摆放糖浆加食醋的盆诱蛾杀虫。
④喷施磷肥驱蛾。定期在棉田内喷施一定量的过磷酸钙液态肥,中和叶面分泌的草酸,减少成虫的落卵量。
3. 科学使用农药。
①加强田间调查,确定防治指标,当2~3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在20粒或3日龄内幼虫百株在10头以上时,可以进行化学防治。
②适期防治和选用农药。化学防治必须在幼虫3龄以内进行,这时幼虫没有钻入棉铃内,农药可以将其杀死。在产卵盛期可以喷施2~3遍杀卵剂,幼虫期可以选用硫丹、硕丹、BT等低毒农药,也可选用美除、威克达、菊酯类农药;少用广谱性农药,以免杀死棉田部分有益虫,引起其他虫害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新疆奎屯农7师123团车排子实验站农技推广站 邮编:83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