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的想法
2009-06-03陆燕群
陆燕群
(浙江省余姚市郑巷小学315400)
不久前,我们余姚市教研室组织了“百人百课”的送教活动,我上了一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事情虽已过去,但那天上课的一个环节却记忆犹新,好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事一样。
事情是这样的,课一开始,我从生活中的平均分得不到整数,从而引入分数,再以1/2为突破口,通过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很认真,我也觉得课上得很流畅。最后一个环节是“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我出示一题:小红买了一个饼,分给爸爸、妈妈三人一起吃。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分?一生站起来,说出我心里想的答案:平均分成3份,每人吃这个饼的1/3。我在肯定他的答案后,把一个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的圆贴在黑板上,说:“一起看看小红是怎么分的。”然后拿出一个平均分成4份取一份的圆贴在黑板上,学生马上回答:小红吃了这个饼的1/4。我乘胜追击,马上又问:“按照你们的分法,你可以吃到这个饼的1/3,而小红吃了这个饼的1/4,谁吃得多?”学生又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叫了一个一直举手的男同学回答,他站起来大声说:“1/3与1/4一样大。”我当时一愣,在我自己学校试教时,说1/3 < 1/4是有的,因为在学生头脑中,4比3大已根深蒂固,但说一样大,我没有想到。我连忙说:“还有别的意见吗?”不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样大。这时我的手心有点冒汗了,怎么回事?我趁机拿下黑板上的教具——2个圆片,让他们近距离地看一看,再把两个阴影部分对牢后比一比大小,到底谁大?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同学救了我,说1/3 >1/4,我马上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狠狠表扬了这位同学,课才顺利地上了下去。
下午评课时,我们对学生为什么会出现1/3 = 1/4进行了讨论。有的说可能是我做的圆的教具不好,颜色太暗,学生看不清楚,不能直观感知2个分数的大小;有的说在课件上演示一下1/3 和1/4的两个圆,效果会更好;也有的说可能是学生的从众心理,因为我叫的那个同学正好是他们的班长,平时比较有号召力,他们认为班长的观点不太会错,因此都跟着他这么认为了。
这时一位老师说,我们只是猜测学生的想法,当时学生到底怎么想的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当学生的答案与我们老师的想法不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听听学生的想法,听听他怎么会这么想的,有利于我们老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另一位老师也马上接上来说:“是的,我上次去听课也碰到一位老师,看到学生说的和她想的不一样时,显出很不耐烦、生气的样子,然后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其实课堂上是允许学生出错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想法。”
是呀,每个学生都是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去构建自己的理解。课堂中,我们老师习惯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去为学生讲解方法,有时一些学生表达了他们另外的想法,但由于表达不完整或教学时间紧迫等原因,我们没有耐心倾听,而是急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特别是上公开课,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走教案”。今天的课上,当学生说出1/3 与 1/4一样大时,如果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讨论讨论,老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如果老师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老师的解释恰恰与学生理解不一致时,学生可能会半信半疑,很可能会想不通,并在他的后续思维中仍旧按照自己原先的理解去解决问题。而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与交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困惑之处,针对疑难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由此我想,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太心急,有时装一下糊涂也未尝不可。那什么时候老师可以难得糊涂一下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四种:
1.自己没想到的方法,学生说了出来。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判断对错,可让这位学生详细说说他的想法,为老师正确判断赢得时间;
2.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被学生说出时,老师故意不评价,让其他学生说说,你听明白了吗,以巩固、加强知识点;
3.当学生的回答错在最容易搞错的知识点上时,可让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便于了解他错的原因,对症下药;
4.当学生的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时,老师不要随便乱说,可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有正确的答案。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哪怕他的想法不对,这种倾听也是对他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发现。多听学生的想法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犹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
收稿日期:200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