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诗歌传神的绘画
2009-06-03陈织星
陈织星
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底斯曾说:“画为不言诗,诗是能言画。”北宋画家也曾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林泉高致》)诗画艺术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每一首精美的诗歌,都是一幅传神的绘画。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类绘画艺术的精彩呈现。
1.诗歌中的漫画艺术
元曲中有一首非常幽默的散曲小令《正宫•醉太平》: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曲子中的比喻用得贴切、生动、夸张,读者仿佛看到了那活脱脱的贪图小利者的丑陋形象。简直是呼之欲出呀,令人捧腹之余,亦发人深思。这不正是一幅极富讽刺性、隐喻性的漫画吗?
还有睢景臣的《般涉吊•哨遍•高祖还乡》中对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的描写,用的也是漫画笔法。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里头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这就是皇帝的仪仗队:凤旗画成了“鸡学舞”,虎旗变形成“狗生双翅”,龙旗则成了“蛇缠葫芦”。其中幽默变形的形象,指桑骂槐的辛辣,力透纸背。
2.诗歌中的油画艺术
油画以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强烈的立体感为突出特征,颜料调和上很有讲究。而我国古代诗人却能用无色的文字奇迹般地绘就了一幅幅精美的油画。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诗的前半部分用的六个叠词,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受。诗人仿佛一位丹青高手,调色作画,层层敷设。墙外草色“青青”,园中垂柳“郁郁”;楼头少妇风致“盈盈”。“娥娥红粉妆”的“红”,见涂抹之浓艳;“纤纤出素手”之“素”见肤色之晶莹,红素两相映照,就更加从色彩上给人以饱满的美的感受。“皎皎当窗牖”中“皎皎”二字给人一种明亮之感,画出了少妇焕发的容光,显示出她在春日照耀下的明艳风采。这是一幅精美的“丽春少妇图”。
3.诗歌中的风俗画
下面二首是崔颢的《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两首连缀起来就是一幅动人的风俗画。诗人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气氛的一刹那,用白描手法刻画:不着任何色彩映衬,不用任何装饰烘托,也不凭任何背景借力,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了。在寥寥二十个字中,诗人用口吻传神,小姑娘的神情笑貌呈现如画。“君家住何处?”一句之后,不待对方回答,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就活画出小姑娘娇憨天真的情态。“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又透露出小姑娘是在水宿风行、孤独无伴之时听到了乡音。他乡听得故乡音,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出望外、急切期盼的神情。第二首刻画的是一位男子。写得最传神韵的是最后一句:“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初读时,觉得他是在惋惜当日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细品之,却又仿佛看到这男子脸上那“乐莫乐兮新相知”的欣喜、巧笑之态。作者用笔极为简练、概括,犹如国画中墨线勾描,人物的意态神韵自然呈现。
4.诗歌中的山水画
自唐以来,中国诗坛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在山水田园诗人的笔下,那瑰丽山川、优雅自然是美不胜收,实实不负“诗中有画”的美誉。其实那优美的山水画卷何止呈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呢?许多抒情诗里亦有无数令人临卷沉思、惊叹不已的画面。李白的《静夜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它那悠长、深邃的意境:头上大片苍茫、空阔的云天,与地面银霜般的清辉交融,似国画中的“留白”,空灵而又勾人遐想。几椽矮舍,诗人正翘首窗前,这当是一幅国画中的精品吧!
再看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是一幅工笔重彩的秋色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天地相接的尽头是淼淼秋江,江波之上寒烟显翠。更有芳草萋萋一直延伸到天涯。斜阳残照的天边该是游子们日思夜想的故园了。情景交融,这首词堪称是诗画艺术最完美的结合了。
“画是无声诗”,这是学子们对画的美评;“诗是无形画”,这是评论家对诗的赞誉。我则认为,诗歌艺术较之绘画艺术而言,它给鉴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诗人可以不像造型艺术家那样受“顷刻”的限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描写整个的情节或动作系列,孤立的一行诗也许不如画面那么完整,但是上下句连接起来,则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人们在欣赏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时,总是激赏于诗人描绘的动人画面。其实,你只要侧耳倾听,你还会听到更多的诗人的画外之音;用心去品,你还会品出画面中诗人的更深远的用意。
收稿日期:200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