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笔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2009-06-02李云吾
李云吾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教育活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处于和谐统一的时候,其教学效果才处于最佳的状态。我发现,学生的笔记记得科学,做题就会得心应手,反之则直接影响到做题的速度和质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关照学生听的效果,更要关照学生记的方法和效果。
学生做笔记的现象分析
自备笔记本,将老师的板书抄录下来。地理、历史与社会课不像理科的数学课、科学课,因为理科老师在上课时往往运用例题作为引课,以例题来证明某一个公式、定理等,还运用例题进行复习巩固。而地理、历史与社会课是采取开卷考试,运用笔记本的作用不大,由于本学科在学校、家长眼里的地位不高,一个学期只举行一次期末考试,在考试时,有的学生因疏忽大意丢失了笔记本,上课时单一抄笔记,书上很少做上任何笔记,所以这一类学生连临考发挥都存在问题。
利用课本空白处相应地记录有关要点,学生将重点句子关键词划上线,但颜色、线条单一;有的学生在课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夹缝空处做点评,并标上箭头。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科学地利用好课本,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有的学生纯粹抄教师的板书,笔记与课本内容相脱离。在划句方面,也存在学生单一划句子,缺乏抓重点句、关键词的现象。开卷考试的题量大,时间紧,有的学生明知道知识点在这一页,却偏要从头到尾重新阅读一次,结果这一类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利用考试时间,难以得高分。
利用彩色便利帖(标签纸),把相关知识的要点、页数摘抄在标签纸上,整本书的边缘像姑娘穿着花裙子一样美丽,学生称这样标起来考试时可以节省翻书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的同学,据笔者观察有两类人,一类是上课听得认真,笔记也记得细致,担心自己考场发挥不当或时间不足的学生;另一类是上课不听讲,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到优秀的同学那里,学着标签,用不是办法的办法来对付考试的学生。
运用浓颜色的笔给重点句、词涂盖上颜色。学生这样做就盖住了课本上的文字,课本的文字清晰度明显降低。有些学生找到了书上的内容,但没有标明区别标志导致其失分。我们知道,教师平时在监考时经常会遇到因考卷的印刷问题而举手发问的学生,而他们把书本上清楚的字用彩字笔涂上,自然影响了自己的视觉,视觉受到影响,学习质量、作业的速度也自然降下来了。
有的同学把课本保管得相当好,就像开学刚发下来的新书,书上不留任何笔迹。这类学生对开卷考试的科目不重视,除了不动笔写字,甚至连听也很少,每当考试时东翻翻,西看看,有的凭感觉确定某知识点的章节页数,为了找到知识点,只好从头开始看,结果答题速度缓慢,时间一到便急于交卷。
学生养成做笔记习惯的重要性
1993年‘月,以钟祖荣教授为组长的调查组对北京市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一项学习方法中的“课堂笔记”里反映出:“8.67%的学生不记或记得很少,58.86%的学生只是抄黑板,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水平不高,只有32.37%的人有时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笔记,记得较完整,这种人在高水平层次,其中重点校占42.31%,一般校占21.38%,差距明显。”由此可以说明,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学生能自觉地把笔记作为学习中随时可以应用的一根手杖,就能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和质量,更好地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做好笔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学生刚接触的课文,即使预习过,对课文的结构、重要的知识点总不会像老师那样钻研。老师为了把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事先都是要经过反复阅读才能开始备课。备课的过程大致是经历过粗看、细看、精看,教师遇到疑惑的问题会请教参考书,请教同伴,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才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关键句、重点词,再设计板书出现供给学生,进而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遇到课本上没有出现的知识,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或有联系的知识需要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都要周密思考。这些成分是教师一堂课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听课的学生理应记好笔记。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接受新知识后较短的时间内记忆,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及时初记时应注意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同时还应注意记忆的准确性,如果第一次记忆就出现错误,以后要克服是十分困难的。由此我们想到,一些学生记笔记,但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笔记中的错别字屡见不鲜,这大概是使用课件上课受时间的限制,记的速度快,有些字还没有看清楚就记下了错误的字。有的学生因写字的速度慢,完成的句子记不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下课也没有整理补上,到了考试时只好乱翻、将错就错,失去了记笔记的意义。一般地说,笔记要成为复习考试时适合自己使用的有用材料。我们知道,人的大脑通过“书写”和笔记实现了沟通,当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实现了记忆,书写出现错误时就会及时得到更正;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抄错或忘记。
做笔记可以实现教学与纪律的双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长时间地听老师讲课,看课文不写字,容易使人疲劳、倦怠;一旦教室里的学生骚动起来,教师就要调动智慧,暗示学生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动笔记下来。这时,教室里就会出现短暂的安静,因为学生担心记不下来,会影响自己考试的成绩。有一次考试后,一个学生因答题偏差而扣了分,这位学生要求老师给他加分,老师让这个学生把书打开,结果发现这个学生书上的重点句子没有做出任何符号,就用自己的话语回答,结果表达欠妥而丢分,老师就此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从此之后,该学生上课就认真多了,记笔记也规范了。为了让学生认真做笔记,又遵守课堂纪律,单一的方法肯定无效。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要格外讲究艺术性。如执教《秦岭——淮河南北》一课,既有人文的知识,又有自然的知识。教师上课之后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于是打破课程编排的体例,运用列表格进行对比的教学方法;还有我国行政区的简便记忆法“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等。学生认为学习起来省力、方便又感到新鲜,易懂,就会主动在书上空白的地方记上笔记。教育不是单纯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被动和顺从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驱力。
怎样的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有效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因此记笔记的方法也不一样。作为初中的地理、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大多数地区都实行开卷考试,把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是最方便复习和考试的方法。
把课本与笔记合二为一,实现课本与笔记互补。把笔记做在课本上,要有自己辨认的符号系统。它可以把老师讲的要点,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记录下来,把所有的精华都留在课本上。只要你复习或考试时一打开课本,就会一目了然。不管你翻到哪一页、哪一章,都有你当时记录的痕迹,复习起来很方便。划书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画不同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有的用波浪线、有的用直线,有的关键词、关键句还可以用圈、点、三角形等符号表示知识点的重要。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空白处,记录听课的补充内容,对照课文一一排列,将上课的重点依次记录下来。
有选择性地做笔记,把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兴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活动是受需要支配和驱使的,设有需要就没有活动。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能使全班学生都感兴趣是不可能的,讲授的知识使全班人都需要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里的学生有的在记笔记,有的坐在那里无动于衷。笔者认为,对于那些说与读的技能失调,词不达意,阅读时吞吞吐吐,写字经常把字词、符号写错的学生,坚持做笔记,对提高其读和写的基本技能很有帮助。
让教学与学习可能性相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是教学的基本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教师要掌握好度的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的作用力与学生的作用力要适应,而且这个度是动态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听,有的喜欢记。强迫学生记笔记,往往会引起师生冲突。还有的学生因记笔记忘记了听老师讲课,那就是顾此失彼了。只有满足于学生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的保证。
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知识通过人的手书写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是做学问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记笔记”既是一种“有形”的输入,也是通过“编码”对知识相互联系的一种思考,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将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