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实效

2009-06-02罗刚淮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5期
关键词:演讲者国旗讲话

罗刚淮

如果要问目前中小学最普遍、最广泛的德育形式是什么?国旗下讲话应该能名列前茅。作为一项传统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到周一早晨,全体学生列队整齐,全体教师员工整装肃立。人群集中,演讲者直面师生,短时间内将要表达的信息(思想、知识、情感等)迅速传递给听众。好的国旗下讲话能培养师生爱国爱校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推动学生勤奋学习,促进良好校风形成等。但是,静观当下许多国旗下讲话,却又发现形式主义病症严重,只求过程不重结果,言者滔滔,听者寥寥,高耗低效,流于浮表。一个全体教师参与而收效甚微的德育活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改进?

话题应可感

国旗下讲话相当于一堂面对全校师生的公开课,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稿,或者话题不吸引人,讲话内容脱离学校实际,就很难吸引学生,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话题可大可小,可以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可以围绕社会的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有的学校结合节日选择对应的话题,也有的学校制定一年的德育话题,逐周演讲。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年前顾炎武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绝妙地注解。

当然有一些国旗下演讲话题也不错,但是却过于空洞,流于玄谈,缺少例子或者未能结合实际。学生听则听之,没有往心里去,这就没有效果。真正受学生喜欢的应该是一些切近学生实际、具体可感的话题,倒不在于话题的大小,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对此可以总结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齐悲,亿人伸手援助,这样的话题既重大又有学生实际参与,效果就比较好,再比如节水节里谈节水,就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责任高度,让学生明白节水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学生喜欢听,教育效果自然显著。

演讲须精彩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应该是一场演讲,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也有安排老师或学生讲的,通常是根据话题选合适的人,除了领导、老师、学生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花木工人、校友、社会人物等谈相关的话题;也有因人而确定话题的,比如对师生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嘉宾、重要校友等。演讲者切忌老面孔,要常换常新。其次,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要作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才能口若悬河、慷慨陈词,如果照本宣科,与观众缺少交流,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的学校一律要求演讲者先试讲,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己试讲,没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公开试讲,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力求精彩。每学期国旗下讲话作为全校性的集会屈指可数,而且又是早上这样的黄金时间,要是敷衍一下,这种经济成本就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劳师动众的校级活动,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众目睽睽之下,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领导的威信和学校的风气。所以说,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演讲是一门艺术,做好有难度,但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很有必要。诸如外在的形象、衣着、姿势、表情等,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与节奏等都要考究。有的演讲者满口方言;有的动则训斥学生,揭露批判不良行为,尽管用心良苦,但只会激起学生反感抵触,自然没有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演讲水平,有的学校还专门对国旗下演讲进行评价,邀请学生代表、老师等对演讲的主题、形式、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演讲者的仪表等打分评议,使得人人重视,个个上心,这样对国旗下讲话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形式务新颖

升旗仪式有简单的程序,但国旗下讲话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谁规定必须是一个人讲话大家闭嘴敬听。作为每周一见数十年不变的老套形式,学生早就看腻了。如果不创新,光从形式看,听众就已经失望了一半。有许多老师创新出不少新的形式,比如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演讲来宣传英语学习,有的安排两个人演讲,有的组织几名同学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代替演讲,也有的安排一个团队进行诗朗诵,效果都很好。演讲过程中有的老师穿插讲一些笑话、谜语什么的;高明一些的老师演讲时适时抛出一些话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从而调动全场,形成上下互动的情势;更有一些老师随身带一些图片、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有位老师进行“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演讲时,他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讲起,讲鸦片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图片,展示鸦片对人体的侵害,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生、家庭的改变等,图文并茂,情真意切,全场学生无不感动。

当然,形式不需要太过花哨和烦琐,必须为内容也就是演讲主题服务。原本是利用心理上的“喜新”而行的破冰之举,一旦变成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举,则画蛇添足过犹不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演讲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10分钟以内,而就整个升旗仪式来讲,也应该务求简洁,力擗繁琐冗长,以简洁的形式烘托演讲的宏富和精彩。

氛围要创设

演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而环境最起码的要求是净、静二字,此外就是空间适宜、音响设备良好。一个整洁安静、气氛和谐的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也惟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演讲现场需要适当准备一些布景道具。比如有一所学校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演讲时,事先准备了电影短片、《屠城血证》一书和小红旗等,演讲者情绪激动慷慨陈词,场下观众挥舞小旗积极互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环境氛围的适当营造并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就像要备一节课就要准备适当教具媒体一样,当我们把国旗下演讲当作一节课去准备;把它当作一场灵魂洗礼,做些工作也就无足道了;如果真的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因为这一场演讲而彻底改变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理想,奋发图强,最终成为国之栋梁,做点劳动岂值得一提?又有谁说国旗下讲话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当然,若非主题特别需要,一般情况下也以简单便捷为宜,适当点缀渲染即可。

教育当系统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各组织共同合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也需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环,也以自己为中心,串联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一周、一月、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总动员,或者成为一项活动的开幕式;可以是一项主题教育系统中的一环,协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也可以以国旗下讲话为先导,引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定好计划后,就在某月开始的升旗仪式上演讲发动,各班级则利用晨会夕会、进行具体的教育培训,中途安排适量的文明礼貌实践作业,月底举行主题队会,最后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总结。这样的教育就比较系统深入,真正让学生沿着知、情、意、行一路走来,效果比较好。

国旗下讲话既可以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比如主题班会、晨会夕会、实践作业等;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比如联系科学社会学科谈环境教育,联系语文学科谈阳光阅读等;还可以将学校最近的重要活动,比如校庆、创建开放日、友谊赛等结合起来做动员。总之,国旗下讲话要能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国旗下讲话是一种仪式庄重、气氛肃穆的集体教育形式,与其他德育载体相比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乃至创新这一德育资源,将其建设成为让学生喜欢乃至热爱的校本德育课程,使国旗下演讲这一神圣的仪式回归应有的地位,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而不再是形式和累赘。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虎门外语学校)

猜你喜欢

演讲者国旗讲话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