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上涨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2009-06-02吴伟
吴 伟
[提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价格是市场最为敏感的“神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冷暖。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风云跌宕、持续上涨超乎人们的想象,影响着各国的粮食消费尤其是贫困国家居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
[关键词]价格上涨;生产成本:生物能源
近年来的“全球米贵”使物价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到2008年初已累计上涨65%。2007年,全球谷物价格上涨42%。现在世界粮食价格已经而且正在经历的持续快速上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粮食消费,尤其是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甚而影响国际稳定与安全局势。通过与石油以及生物能源之间的联动关系,粮食供给与价格势必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基本面。
一、粮食价格高涨的原因
对于目前的粮食价格,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粮食高价位的刺激下,粮食供给自然会扩张,价格自然会在一定时期的上涨之后回落。而另一些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要了解或者说是判别粮食价格的走向,就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由于煤、电、油等的能源性原料涨价以及运费等各种成本的增加,导致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价格被迫必须水涨船高。以我国为例,汽、柴油的价格上涨了近1元,而生产电能的电力企业是以这些为原料产出的,这样,电的价格也会上涨,同理,运费等等都会上涨,并且我国的油料价格还并未与国际价格接轨,石油企业基本上是在亏本运营,这样的状况不会长久,如果哪天与国际价格同步了,那时候价格还要更高,届时,粮食价格不得不同时增长以补充生产成本的增加造成的损失。
2生物能源的耗费导致的浪费造成粮缺从而引起价格上涨
生物能源挤占了粮食种植的资源,消耗了粮食收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并破坏了土地资源,加重了粮食短缺的情况,加剧了贫困和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他认为,农业作物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现象、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玉米换石油,本身就是在制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有分析称,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国2007年通过的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生物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短缺的罪魁祸首,这与第一条形成循环反应,正因为能源的价格上涨迫使人们寻找低价的替代能源,而生物能源正是一个方向,这样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怪圈。
3种植的减少产生的粮食产量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中小型化肥生产厂家停产,大型厂家利润锐减,农资造假趁虚而入;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再加上部分粮食价格偏低,农民购买力下降又进一步加剧农资市场的不景气,交易量减少,农资经销商利润下降。农民面临赔钱种地的风险,种粮积极性受挫。而国家的补贴对于生产成本增加的量只是杯水车薪,从而导致种植量的锐减。再加上2008年又遇上罕见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总产量而导致价格上涨。
当然,现阶段价格的不断走高也会刺激粮食生产,最终消弭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达成新的供求平衡。但是,这种状况不会在近期内出现。在中长期,比如说五年,也许那个时候供求能达到均衡。不过,只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能源价格继续高涨,这仍将是高位上的平衡;粮食价格上涨将至少在几年之内影响这个世界。此外,粮食价格上涨将是个长期问题,是达到新的均衡之后仍然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粮食价格高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
当今全球环境的趋势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而摆在眼前的农作物价格上涨问题则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材料——农作物,其作为生物能源本身就存在和人类争夺口粮的问题,粮食应该是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品来确保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却变成寡头的收益摇钱树。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经济动荡。
1生物能源需求加大,巨头公司获暴利
由于能源的紧缺,农业巨头不是保障生存食物的供应,而是从人们困境中利用能源价格上涨而大量需求生物能源大发横财。粮食价格上涨没有真正使一般小农收益,因为一般的农民根本承受不了农作物种植所需的价格飞涨的能源物资,这样,大量的利润只是流入少数大公司腰包。而一般的农民根本就是微利甚至亏本,就迫使其放弃耕种,转投入城市务工的行列,加剧了就业的压力,从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2富国补贴祸害穷国
富国的高额农业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形成巨大冲击。恶化了他们的贸易条件,甚至使贫穷的农业国家越来越穷困。以亚洲为例,亚洲国家曾盛产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1995年以来,美国农场主靠政府巨额补贴廉价出口大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令亚洲豆农苦不堪言。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富国的农业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3市场投机扭曲价格
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投机资金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吸引更多逐利资金流入。投机资金通常借助于一些题材疯狂炒作,不达极致不罢休。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美国也是上述三种粮食作物最大的出口国,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据统计,自2007年11月份以来,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增至650亿美元。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在投机资金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费者最终埋单,收入微薄的穷人则可能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破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旦农业经济崩盘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运作链的断裂,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国家的动荡,导致政府的崩跨和民众信心的丧失。可见,粮食价格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甚至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数,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粮食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胡锦涛总书记几次过问粮食生产和储备便可看出我国对于粮食问题的重视。作为主管粮食收购和调整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更是深刻感受到粮食问题的迫切性和紧急性,收粮难和摊贩高价收购以及粮食走私问题逐渐出现。我国处在经济大规模转型期,这期间虽然对于农业的补贴力度很大,但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来说仍然不够,导致农民耕种的成本上升,种粮的积极性明显减少,很多农户放弃农田进城打工。这些农民由于没有掌握什么技能,务工也只是基础的体力活,整体收入不高,仍然生活贫困,同时也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就业压力增大,而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又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使得本来就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急需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系发展脚步的放缓,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面对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在控制粮食出口和稳定粮价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直补以及运用灵活的土地承包转包机制,减少农民种地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才能在稳定和谐的社会基础上,平稳的完成经济转型期,为我国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