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走进“母语剧”时代

2009-06-01

百家讲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国语归属感团长

裴 钰

如今,《我的团长我的团》火爆大江南北,究其深刻的文化层面的原因,还是在于“团长”一剧的对白基本都是各地方言,孟烦了一口北京话,迷龙说的是东北话,不辣随口而出的是湖南话,兽医说的陕西话,范雷是广东腔,段奕宏则是在剧中秀了十多种方言,所以,“团长”是一个标志,表明“方言剧”在全面走向复兴,中国电视的“母语剧”时代到来了。

从《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到《杨光的快乐生活》、《关东大先生》,从《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到《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方言剧从无到有,从情景喜剧到主流正剧,再到主旋律大剧,方言剧已经成为一个显赫的文化课题,从赵本山、范伟、杨毅、韩兆,到小沈阳、王宝强、龙文章、迷龙,我们分析“团长”,这部戏不是孤立的个案,它是方言剧的一个顶峰之作,它摆脱了方言剧只是喜剧的藩篱,一跃成为正剧,“团长”是一个文化模型,我们可以从“团长”模型里来探讨方言剧复兴中的文化意义。

语言魅力无穷,经典台词久盛不衰;口音亲切宜人;系列多、续集多,自身再生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三大特点,我们还没有进行过文化研究,在方言剧复兴的今天,就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了。

方言剧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为方言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是文化语言,她的核心功能是文化的传承,方言剧也承载了民族文化,她不仅和乡土情怀贴合,也和民族文化一脉相承,所以,当我们看到方言剧里的刘老根、许三多、杨光、条子等人物,之所以产生“亲切感”,是因为从本质上讲,是文化认同感,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亲切”,而不仅仅是剧中人物身份的民间、低层,是文化归属感,并不是阶级归属感。

“国语”可“跨地域”沟通,而方言只能在本地域沟通,但方言剧并没有因地域限制而逊色,相反,由于紧紧扎根在地域文化区,所以,系列多,续集多,纵深开发之长,补了传播范围之短。“团长”作为方言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似乎也打破了方言剧的传播范围的限制,各地热播,卫视在你争我夺。因此,“团长”的案例说明,一部高质量的方言正剧,完全可以突破传播范围的限制,也正因为如此,“团长”是方言剧真正的顶峰l

国语是可用的,方言是可爱的,国语是交际语言,“国语剧”让大家听得懂,可以跨地域放映;方言是文化语言,是生活语言,是母语,所以,“母语剧”让大家感到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在方言区放映。国语剧和母语剧,如今双峰并起,齐头并进,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母语剧走向全面兴起,国语剧将会走向全面衰落。

我一直在主张“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应该全面复兴”,如今,方言剧的热播,正好说明了方言文化的蓬勃的生命力,方言已经存在数千年了,大国崛起的今天,伟大的中华文必然复兴。“团长”应该准确地说是我们的“母语剧”,方言剧应该更名为“母语剧”,她是方言文化复兴在电视剧领域的一个体现。

过去,只有电影能够做零点首播,现在,方言剧“团长”却成为国内第一部搞零点首播的电视剧,一部方言剧写下了这么多的“影视第一”,大家对他的信心到底在哪里?我想也许就是对我们的母语的信心,对我们的母语文化的信心。实际上,随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推广,多样性的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方言文化必定会重新复兴。

猜你喜欢

国语归属感团长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抢亲
妈,你好
谁给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