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

2009-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探索

杜 利

摘要: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探索使朗读不会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本文将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分为读通、读懂、读透、读活四个过程,并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朗读指导;朗读训练;灵魂;探索

在执教语文课的几年中,我一直摸索并反思着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发现我在朗读指导方面曾走过不少歪路,学生读书流于形式,看起来“书声朗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甚至养成了“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分析了错误的方法,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应当少讲解、多朗读,还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去沧州学习,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四个阶段:读通、读懂、读透、读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类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读通:整体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的字音问题

读通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黄山奇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黄山有奇石,通过读都会想:黄山的奇石奇在哪里?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的“金鸡叫天都”不太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标好自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读懂: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读懂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文含义和思想感情。

(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节从语气、语速、语感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朗读,初步学习了长句子的朗读方法。

(二)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难忘的一天》一课,结尾描写“我”离开展览馆时兴奋高兴的心情,表面上看只是描写景色的句子,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段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景色的好词和好句。接着提问:这是写“我”为邓爷爷表演完计算机时高兴的心情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写“我”激动的心情,可是却描写了景色,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表达了“我”要把计算机的普及发扬下去的坚定信念。

三、读透:把握课文的人文教育因素,品味文本的细节,体会和学习表达方法

读透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全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一)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二)品读欣赏,与作者的心相契合。如《王二小》一课,我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配乐朗诵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师生共同研究各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全进入了角色,与作者的心完全相契合,深刻体会到王二小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崇高品质。

(三)品读欣赏,体会情景,进行演读。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可以借助图像看图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二年级课文《秋天的图画》,通过观察图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金色的秋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还有课文朗读可以身临其境地配乐朗读。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的课文还可以创设情境地想象朗读。这样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如《坐井观天》一文,可以创设情景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

四、读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阅读向口语交际、习作等综合延伸,由阅读向生活实践延伸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 将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自习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4.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印制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记忆的碎片》、《我的小收藏集》、《五花八门》等口袋书,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总之,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堂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虹桥。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探索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