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
2009-06-01高秀丽
高秀丽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体育;德育教育;结合
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一、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篮球的“传、接”球的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即组织同学互相传、接球。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前不久在我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以51块金牌占据了金牌榜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
(三)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根据这个特点,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
第一,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三、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通业务,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组织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裁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学生,裁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竞赛参与者的情绪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作为裁判,一定要严肃公正。作为教师更要讲究职业道德。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