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 科学把握历史教学规律
2009-06-01张振栓
张振栓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单纯死记硬背、不善于综合辨证分析历史史实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指出历史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用活打牢基础知识的金钥匙,还要教会学生用辨证历史唯物观探索研究史实。
关键词:历史;兴趣;基础知识;辨证历史唯物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单纯死记硬背、不善于综合辨证分析历史史实等问题,有的教师片面地倚重题海战术,盲目地追求高分,结果是事倍功半。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浅述几点做法供同仁们一起探讨交流。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就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1. 上好历史起始课
讲好起始课很重要,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的一项奠基性工作。在起始课时,着重向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好历史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历史有自觉的要求和动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讲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第一,学习历史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第二,学习历史可以培养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学习历史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第四,学习历史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对自己一生成长至关重要。
2. 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因具有形象地重现某些历史现象作用,从而广泛被教师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它可以把呆板、抽象、空洞、枯燥的教材转变成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历史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缩短学生与相去甚远的历史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 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的手段包括灵活运用课堂激趣方法,使用饱满的教学激情、优美的教学语言等。如运用设疑激趣法、角色扮演激趣法、故事激趣法、联系现实激趣法等,让学生大脑真正动起来,随时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教师上课时,应自始至终充满激情、热情,保持浓厚的兴趣,尤其要进入角色。教师应融情于历史事件中,当喜则喜,该忧则忧,并力争语言生动、幽默、含蓄。
二、引导学生用活打牢基础知识的金钥匙
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准确的记忆。只有记得准、记得狠,才能打牢历史基础,巩固学生持久学习兴趣。因此,各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就是打牢历史基础知识的金钥匙。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以下几种科学记忆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纷繁复杂的历史基础知识。
1. 字头法
这种方法是抽出历史知识的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尽量押韵,让学生多念几遍即可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例如,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 谐音法
此法的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3. 奇特联想法
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
此外,还有歌谣法、排比法等记忆方法。
综上所述,科学掌握各种记忆方法的关键,在于学会用活,能做到举一反三,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会学生用辨证历史唯物观探索研究史实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分析历史。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会学生用辨证历史唯物观探索研究史实,就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整体把握历史史实,善于对历史史实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运用矛盾分析法剖析历史史实,从而达到以史鉴今、古为今用。
1. 教会学生善于整体把握历史史实
有些同学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常常停留在分散的、零星的记忆掌握,这样很难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进而影响历史成绩的提高,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整体把握历史史实。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一般情况下,在复习时老师总是会问类似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意义等问题,如果从整体记忆的角度考虑,只问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太平天国运动共阐述了哪几个历史事件?然后按照历史事件的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一个一个地追问下去,把一课的知识全部问完,这样完整的知识结构就建立起来了。
2. 教会学生善于对历史史实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
要全面准确地掌握问题的本质,对历史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是一个好方法。纵向比较是古今比较,横向比较是同时期不同民族、国家、地区间的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可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横向比较如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可以从原因、爆发、进程、结果、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就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起来就更容易了。纵向比较如“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事”的异同,纵向比较有助于理清事物发展的线索,认识历史的共性和个性。
3. 教会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剖析历史史实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矛盾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等;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上升构成了整个运动史的进程,决定了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对付外来侵略各阶级采取了不同形式进行反抗,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将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根据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及时制定出各项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国际关系上,则表现为反抗共同的敌人,国际间的联合,如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总之,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活科学记忆方法,在打牢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辨证唯物主义历史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