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型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和作用
2009-06-01梁新华
梁新华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学校进行了“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特点。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教”,而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学什么、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制定到学生的自学、交流展示等八环节都要精心计划。
关键词:学案型教学;任务;作用;主导
所谓学案型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既定的学习方案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学什么、怎样学和如何用等问题。那么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愿能抛砖引玉。
首先,在学案型教学新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如何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如何启发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最终如何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总之,教师的职责不仅在“教”,更在指导学生“学”和教他们“会学”。
其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地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主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更为主要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精心设计学案。精心确定学案的教学目标与制定学案具体内容,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加以筛选、重排、整合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知识、认真完成学案,不会的一定要做上标记,并在规定的地方做好记录。可以课前检查或抽查,也可以让小组长检查,使学生做到不做学案不能上课参加讨论。
2. 课上:指导学生课上探究。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自探互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探究方法不当、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问题,对学生做适当的提示,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来探究新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时,一定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听听、看看、问问、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对有些比较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做启发与解难释疑的工作。有些内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自己学懂弄通,教师则可不讲或只在某些关键的地方稍加提示、指点。那么教师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检查、评定上,如发现有问题,可适当给予补课,而不必再像上新课那样采取完整固定模式。有些教材不适合自学,学生通过阅读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总之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点拨。
3. 课堂最后要做好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总结,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把握住了重点又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4. 课后,还要对学生的学案进行必要的检查,必要的还需做一些指导性批阅,这样可防止有的学生偷懒,使原来不会的仍是空白。尤其要指导好学生写好课后的收获和反思,也就是本课的总结。总结可以是课文内容上对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本课的难点,还可以是本课重点知识的总结,也可以是老师补充的而自己未注意到的知识点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总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代疱”;是传授者,就不能“缄默”。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