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到“渠”自成

2009-06-01严和根

江苏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季老思乡

严和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教学用书和许多参考资料均将本课的目标定位在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和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上。然而,我在反复研读文本时,文末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句中的“思乡”二字让我对该文的主旨有了更深的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梦全因看到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想到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后有感而生。所以。我觉得这儿的“思乡”不单纯是对祖国、亲人的想念,而是季老触景生情。由此产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可能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但我想让孩子们在感受异国的优秀民族精神的同时重新审视一番自己的民族精神也是有必要的。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想到了小练笔。何不让孩子们写一写季老做的这个梦呢?在孩子们交流完自己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后,我在屏幕上打出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学生齐读后,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就是身在德国的季爷爷,此时将会做怎样的梦呢?请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写一写季爷爷做的这个梦。”这个练笔似乎难不住大家,我的话刚讲完,孩子们就奋笔疾书起来。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句子也写得不错,可全班同学就是没有一个人写的梦涉及民族精神。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对“思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呢?听课的徐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这就像上楼,老师要让学生上高一层的楼,却没有给他们搭建梯子,你让他们怎么上得去呢?”是呀,从感悟德国人的境界到练笔写季老的“梦”,我没有作任何的铺垫与引导,孩子怎么可能会联想到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呢?我决定给孩子们搭搭梯子。再作尝试。

易班再战。在孩子们就德国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谈完体会、举完例子后,我深情地说:“同学们,假如你也是一位曾经留学德国的中国人,当你置身子绚烂的花海,领悟到德国民族精神的精髓时,你有何感想呢?”在沉默了片刻后,陆续有孩子举手了。生A说:“德国人的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人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是的,清朝的爱国者林则徐就提出要学习外国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还有不一样的感想吗?”孩子们已经上“路子”了,我心中窃喜,同时继续推波助澜。生B不甘示弱:“我的感想跟他不一样,我会想德国人有他们优秀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同样也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呀!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同样会为我的祖国自豪。”生B刚回答完,教室里竟然自发地响起了掌声。我也激动异常:“你真是一个爱国赤子呀!那大家能说说咱们中国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吗?”班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一大堆,这时,我听到学生中一个不大的声音:“哪有你们说的那样好。”于是,我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说自己的意见,他红着脸,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见我态度诚恳,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便大着胆说起来:“中国人很不讲卫生,塑料袋乱扔,到处都是白色污染。”真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我接过话茬说:“是呀,我们在看到咱们民族精神优秀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不足的一面哪!”结束了这个话题后,我顺势将孩子们引入练笔环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季爷爷有怎样的感想吗?”在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后,我对同学们说:“季爷爷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请你发挥想象,当一回季爷爷,设身处地地写写季爷爷的这个梦。”因为有了之前的交流。好多孩子联系到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有为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而自豪的,也有反思民族精神中的欠缺面的。虽然他们的想象明显地带有孩子的色彩,但是在这次练笔中,孩子的思想更上了一层楼,有了一次升华。

比较两次相同小练笔的不同效果,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水到渠成。没有“水”,即使你挖了再宽再深的沟。那也不是“渠”;有了“水”便自然成“渠”了。在我们的课堂小练笔中,这“水”就是孩子的“情”,教师要善于调“情”。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季老思乡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啊,正是这样!
本期主题:思乡
思乡美丽又忧伤
又见季老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
看望季羡林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