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和马寅初的交往

2009-06-01

党史纵览 2009年5期
关键词:马寅初陈云

小 卫

陈云和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共事过。在这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而崇高的友情。这种友情延续了几十年,马寅初在弥留之际,仍然对陈云念念不忘。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南海古色古香的勤政殿举行。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任命事项,其中有一项任命陈云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和马寅初为副主任,李富春等50人为委员。

马寅初被任命为中财委副主任后,紧接着又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一职,同时他还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经历过清政府闭关自守、腐败无能、任人宰割的时代;经历过军阀混战、烽火四起、生灵涂炭的时代;也经历过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代。他从青少年时起就立志要强国富民,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他曾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勤工俭学,苦读十年;学成后,又抛弃了西方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30多年来,他为了中华的腾飞,先后在“教育救国”、“振兴经济”的道路上探索。但残酷的现实总使他的理想化为泡影……在蒋介石统治的时代,他竟做了阶下囚,险些变成刀下鬼;而今天,他却成为新中国真正的主人,还担任了多种重要领导职务。

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任,使马寅初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为能给新中国出力而感到莫大的荣幸。任职后,他竭尽全力协助陈云工作。每逢中财委的工作告一段落,他便向陈云报告,再到上海、杭州去工作。

1949年12月17日下午,马寅初正在研究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报来的有关财政经济情况,准备向陈云和中财委写出报告时,秘书走了进来,将一份从北京发来的电报放到他的写字台上。马寅初打开一看,原来是陈云发来的电报。

电文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叙述了陈云和周恩来共同研究的关于对原大华民航公司问题的处理意见。紧接着告诉马寅初,为了解决第二年的缺粮问题,政务院在12月16日通过救灾指示,中财委正在北京召开农业会议、粮食会议和城市供应会议,决定从东北、华中调运粮食,及时组织运到需粮的华东、华北等地。

电报说:“公债条例昨日政务院已通过,即可于报上发表。各方反映,日前经济虽有困难,但发行公债是较好之一着。沪杭反映如何,使中乞告。”电报在谈及中财委所管各部召开专业会议情况时说:“届时您如能来京出席则最好。专业会议所定要点,当陆续奉告。”电报还谈到当时全国铁路修复进展较快的情况等。

电文最后说:“以上各项均系您离京后财经工作的要事,希望您把对中财委工作的意见以及两方所反映的意见,随时告诉我们。”

马寅初读罢陈云给他的电报,既高兴又感动。他随即在一张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公用便笺上写道:

陈云主任:

来电收到,阅后非常高兴!关于华东财经情况,我正在给您和中央起草报告,近日内即可电告。望以后在工作上多给指示。

马寅初

十二月十七日

他请秘书向北京发电后,便继续伏案,给中央写有关华东地区财经情况的报告。

陈云不仅在工作上同马寅初合作得很好,给他以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而且还在经济科学研究中和他相互切磋,共同探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和实际问题。

陈云在长期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观点主张,并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这些主张和意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虽年长于陈云,但他在经济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凡遇到重大问题,或是撰写有关指导实际经济工作的重要科学论著时,总要向陈云请教,要陈云指正。

1955年初,马寅初在研究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时,曾预见到我国政府将本着一贯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迟早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而且一定会采取逐行逐业改造的方式。他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在当年4月底撰写成了一篇题为《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学论文。5月,他把论文送请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审阅,并请陈云指正。

陈云尽管工作繁忙,但还是挤出时间很快就将文章仔细地读完了,并且专门就此给马寅初写了回信说:“你的这篇文章中许多关于政府方面公布过的或讲过的政策,我看了之后,觉得符合情况。关于‘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说法,后来我改过了一些,改为‘既要有所不同,又要在一些方面一视同仁。因为在一视同仁前面加‘在一些方面几个字,更合乎事实些,绝不可能在一切方面都‘一视同仁,所以加‘在一些方面几个字,更合乎事实些,立论更牢靠些。”

马寅初读罢陈云给他的回信,真是喜出望外,本来他在撰写这篇论文时,对这一提法总觉得有点拿不准,可是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说法,现在经陈云这么一指点,豁然开朗。他当即就依照陈云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几年之后,马寅初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全行业合营的主张和预见,都已变成现实。为此,他极其兴奋地说:“我平日喜欢读经济史,以史学研究者的身份,不能预见最近经济发展的趋向,则何贵乎有此史学研究者耶?”

马寅初非常感激陈云对他的帮助和指导,并把这些事情永远铭记在心。

1959年,马寅初因“人口论”问题被错误批判,而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但岁月的流逝并未让陈云对马寅初的关怀有所减少。因为陈云在与马寅初的相处过程中,对他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

1979年6月21日,新华社的一份题为《马寅初的家属希望尽快为马寅初落实政策》的内部调查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送到陈云处。陈云当即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最近,马寅初先生的家属向新华社记者谈及马寅初曾经在全国一些报刊被点名批判的情况。他们希望有关方面对马寅初的问题,能够尽快进行复查,予以平反。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最早主张我国要节制生育的有识之士。他现年98岁,因患有老年病,现在北京医院住院,但精神尚好,还可以说话和阅读少量东西。

据北京大学党委和中央统战部四局的有关同志说……1955年,马寅初在外地视察工作期间,发现农村人口增长过快,感到是个问题,当时他就提出节制生育;1957年5月,马寅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浙江组就中国的人口问题作了发言;之后,他又发表了《新人口论》的文章……

从1959年马寅初被批判而免去职务起,至今已20年。这期间,他一直闲在家里,他的家属也因他的问题受到影响和歧视。

中央统战部和北大一些曾经主管和批判过马寅初的同志认为,马寅初是国内外知名人士,他提出的‘新人口论、主张节制生育等问题,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时对他的批判和处理都是错误的。因此,对马寅初的问题应该尽快复查,予以平反,公开恢复名誉,这样做,不仅对马寅初本人和家属是落实政策的一件大事,而且在国内、国际上都会产生良好影响……”

陈云读完调查报告,心里有些激动。他沉思了一会儿,便坐在办公桌前,提笔在这份材料上写了这样的意见:

耀邦同志:

马寅初的问题,应该平反,如何请酌。

陈云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陈云作完批示之后,让秘书将这份调查报告送给胡耀邦。当天下午,胡耀邦就看完了这份报告,并在陈云的批示下面批注意见:

任穷同志:

请即同统战部商量。我赞成恢复他的名誉。

胡(耀邦)

六月二十一日

很快,中央组织部就召开了有中央统战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大学党委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讨论关于如何落实对马寅初平反问题的会议,会上决定:马寅初先生平反的问题,由有关单位分别进行;对马寅初先生历史评价由中央统战部提供材料,北京大学党委为马寅初先生作出平反决定,报中共北京市委转报中共中央审批。

在党中央和陈云的直接关怀下,经过有关部门一段时间紧张而细致的工作,终于在1979年的9月11日,党中央最后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报告》。9月14日,通过电台广播和报纸,公布了为马寅初公开平反和恢复名誉的消息。

当马寅初得知在陈云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自己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时,竟激动得热泪长流,放声大哭……他平静以后说:“一样东西平反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都是这样。这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巨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能有这样大的气魄、这样大的力量,实事求是地为曾经批判错了的人平反,公开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大有希望的,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陈云一直关怀着马寅初。马寅初更是忘不了陈云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对他的帮助、指导和关怀。1982年3月,在他生命垂危之际,由他的儿子代笔,向陈云口述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封信。信中,马寅初向陈云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也谈了一些希望陈云帮助解决的事情。

陈云收到马寅初的信后,立即向马寅初表示慰问,并请秘书转告马寅初说,来信收到,所谈之事,尽力帮办。但陈云没有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同马寅初的书信往来。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不幸在北京逝世。陈云得知噩耗送去了花圈,表示沉痛的悼念,而且专门给马寅初家里打电话,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1986年6月份,陈云为杨建业著的《马寅初传》题写了书名,又亲笔在该书的扉页上题词:

坚持真理 严谨治学

这八个字高度赞扬了马寅初的一生。

猜你喜欢

马寅初陈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马寅初三骂蒋介石
马寅初“口无遮拦”
陈云拒礼
无私无畏马寅初
马寅初奇招防跑题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另一面的陈云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