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将军中的安徽人(系列三)

2009-06-01本刊编辑部

党史纵览 2009年5期
关键词:军区战役

本刊编辑部

曾宪池少将(1910-1988)

曾宪池,金寨县南溪镇人,1910年9月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入党。曾任防化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等职,是我军政工战线优秀的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10年,曾宪池生于丁家埠一个三代苦力工人家庭,自幼饱尝苦难。

1929年5月6日,19岁的曾宪池在南溪参加了立夏节起义,并被任命为赤卫队排长,1930年他参加红军,并入了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红四军十一师交通队排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连指导员、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二分部组织干事兼党总支书记、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团部指导员、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红军总部政治保卫局巡视员等职。又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在历次重大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他随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战胜山川险阻,胜利进入川北。

在创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宪池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1932年4月,曾宪池在黑岩场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转移到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他协助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对伤员开展救治,还经常亲自参加护理,使大批伤病员较快地恢复健康,重返战斗第一线。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于6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随即开始了艰苦的长征。长征途中,他同广大指战员一起,凭着坚不可摧的革命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三过雪山草地。第二次过草地时,他曾6天未进粮食,全靠树皮、树叶、草根充饥。后来连草根、树皮也难以找到。他与战友们相互搀扶,艰难跋涉,终于走出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他参加了萌城和山城堡战役。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曾宪池曾任八路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一营教导员、一二九师随营学校保卫科长、太行五分区保卫科长、太行七分区政治部主任、分区副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保卫部长等职务。1938年2月,曾宪池率七七二团一营参加了长生口伏击战,毙敌1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3门。3月中旬,一二九师首长决定以吸敌打援、速战速决的战术,在神头岭地区设伏歼敌。当敌军进入神头岭我伏击阵地时,曾宪池指挥一营与参战各部迅猛出击,截头堵尾,左右夹击,使敌顿时混乱,死伤惨重。4月16日,七七二团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与敌激战,曾宪池指挥一营与兄弟部队一起,以猛烈的火力袭击疲于奔命的日军,并奋勇冲入敌阵,将敌行军纵队分割为数段,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血战半日,全歼被围之敌2200余人。

在1943年8月的林南战役中,曾宪池负责太行五分区前方政治部全面工作。由于战斗残酷,人员又少,任务繁重,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结果积劳成疾,得了肺病,几次病重吐血,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战役全胜。

解放战争时期,曾宪池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保卫部部长、冀鲁豫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调任平原军区湖西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负责以单县为中心的7县剿匪工作。曾宪池从湖西地区的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大力组建民兵组织,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手段,造成强大声势。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穷追猛打,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

1952年7月,曾宪池被任命为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为装甲兵部队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53年后,他相继担任华北军区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司令部交通部政委、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等职。1957年7月,进入政治学院学习,1958年秋毕业后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1962年春,任防化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他十分注重团结知识分子。他说:团结不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政治工作的失败。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一位女研究员,原籍台湾,剑桥大学毕业。由于院里对她的社会关系看得过重,她一度要求调走。后来,曾宪池为她调整了住房,配备了科研助手,使她安下心来。还有一位副研究员,原来是国民党兵工署化学兵司少将司长,参加革命后担任二野特纵高级参议,调防化兵工作后,转业为职员,思想上比较苦闷。曾宪池向他表示不把他当作旧军官看待,鼓励他大胆工作,使他很受感动。

1964年春,曾宪池入高级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宪池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流落8年。1977年8月他终于回到北京,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1988年8月1日,曾宪池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陈宏少将(1915-2004)

陈宏,安徽金寨人,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15年生,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1年,16岁的陈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队伍里,他干劲十足,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行军打仗,他都样样领先,冲锋在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转战鄂豫皖,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西征途中,参加了血战新集、土桥铺和漫川关突围等数次恶战,胜利进入川北并积极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强渡嘉陵江战役后,1935年6月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长征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陈宏担任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一团团长兼政委。鲁中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日军“扫荡”的重点。他率部多次与敌血战,并与当地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紧密配合,灵活机动打击敌人,不断取得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反“封锁”斗争的胜利。

1943年7月下旬,陈宏率十一团作为主攻部队参加了沂鲁战斗,歼灭了汉奸厉文礼部特务团,粉碎了汉奸吴化文和厉文礼部南北夹击鲁中军区的阴谋。11月,日军以万余人再次对鲁中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配合外线大部队作战,陈宏率十一团在内线坚持,并亲自指挥三营八连扼守南北岱崮,牵制敌人。南北岱崮地势险要,是阻止日军进犯的重要屏障。敌人日日以飞机、大炮对岱崮进行轮番轰炸,并以优势兵力疯狂攻击,还灭绝人性地投掷毒气弹。八连的勇士们毫不畏惧,誓与阵地共存亡,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工事被炸毁了,就快速修复,手榴弹投完了,就用石头砸。经过与敌人18天的血战,抗击了40倍于己之敌的凶猛进攻,有力地牵制和迟滞了敌人的“扫荡”。战后,八连被山东军区授予“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为打击日伪顽的猖狂进攻,鲁中军区先后发起了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攻打蒙阴城以及讨伐伪军厉文礼部的战役。战斗中,陈宏率领的十一团冲锋陷阵,英勇善战,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共歼敌1万多人,拔除据点100多处,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5年9月,已升任山东警备第二旅副旅长的陈宏,率部参加了攻克临沂的战役,他和旅长等率二旅在滨海部队配合下,实行坑道爆破,炸开了城墙,攻入城内,终于攻克被敌人称之为“固若金汤”的临沂,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3000多件。临沂的解放,使鲁南、鲁中、滨海3个地区连成一片,至此,胶济路南线根据地内的县城大部解放。

1947年初,时任鲁中军区第九师师长的陈宏奉命指挥九师参加鲁南战役,连续攻克青山、石城崮、北大窑等敌人据点,全歼敌四十四旅;接着率部在八师的配合下,攻克峄县县城,全歼守敌一一四旅,俘获了敌二十六师中将师长马励武。

1947年2月,陈宏任华东野战军八纵第二十三师师长。在莱芜战役中,他率部打援,在二十二师的配合下,全歼敌援军七十七师,切断李仙洲的退逃之路,接着和二十四师一起主攻莱芜敌四十六军及李仙洲总部,与敌展开短兵肉搏,生俘敌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率二十三师力克万泉山,彻底堵死了敌七十四师退逃之路。6月又率二十三师在沂源与十几倍与己之敌血战,歼敌3000余人。接着又一举攻占泰安城,继而与敌周旋于鲁西南,拖住了敌新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使之不能全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接着会战沙土集,全歼敌整编第五十七师,生俘敌中将师长段茂霖。10月,又挺进豫皖苏,在周口、陈留、朱仙镇等地连战连捷,横扫方圆数百里的反动保安团和地主武装,攻占城镇8座,为重建豫皖苏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6月,陈宏任八纵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洛阳、宛西、宛东、开封、睢杞等战役,取得了丰硕战绩。11月,他奉命率八纵作为主攻部队参加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先后攻占数十个敌军阵地,围歼黄百韬,阻歼孙元良,聚歼杜聿明,连续作战65天,共歼敌2.3万人。1949年2月,陈宏任二十六军参谋长。4月22日南渡长江,歼敌四军、四十五军大部,俘敌3000多人。接着参加淞沪战役,自5月12日到25日攻占了淞沪外围敌20多个阵地,为解放上海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宏历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军军长,第二十六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长期从事部队的军事和政治工作,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5月21日,陈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周发田少将(1911-1998)

周发田,安徽省金寨县人,1911年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工程局局长,富水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湖北省咸宁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周发田出身贫苦农家,为了给被敌人杀害的大哥报仇,18岁的他参加了立夏节农民暴动。1929年5月,在起义胜利的农民暴动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发田成为三十二师九十七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成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骨干。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

1937年1月,周发田被送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三八六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团政委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第八支队第三团政委、纵队第一团政委,一二九师新编第七旅第十九团政委等职。期间,他率部活跃在冀南地区,不断打击日伪军,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壮大了人民武装,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5月,在原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冀鲁豫军区,下设7个军分区,周发田被任命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8月,周发田率部配合大反攻局势,出击平汉线,连续攻克多座城镇。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下辖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周发田仍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反击国民党反动军队对我解放区的进犯。10月24日,他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与敌激战,共歼敌740余人,缴获大炮11门、各种枪支600多及大批军用物资。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周发田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副旅长、旅长,先后参加了定陶战役、豫北征战、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六旅在旅长周发田、政委刘华清的率领下所向披靡,连战连捷。1947年7月28日,六旅参加进攻羊山集的战斗。羊山集是一座千户人家的村落,北面靠山,东、南、西三面寨墙外均被敌挖有丈余宽的壕沟。周发田部署十七团由村西面沿羊山实施主要突击,十八团由羊山集正面和西南方向实施攻击,十六团为第二梯队。战斗打响后,周发田到十七团坐镇指挥,当突击队被敌火力压制时,他跳出壕沟挺身大叫“机枪!机枪!给我压住它!”这时,一串子弹袭来,直打得壕边的石头火花乱迸,警卫员急忙跳起来,把他往交通壕里拽,他甩开警卫员,大叫:“你不让老子指挥啦!妨碍指挥老子毙了你!”说着,他跃出堑壕,向前冲去,高喊“敌人顽固,用刺刀捅死他!”战士们听到旅长拼刺刀的命令,立刻发出震天杀声,冲向敌防线,很快就占领了西大街北半部。全面总攻羊山集开始后,周发田将3个团全部投入战斗,很快占领了敌核心工事,他随部队进入东街,给守敌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写了封劝降信,派俘虏送到宋瑞珂的指挥部,宋瑞珂不肯投降,最终被六旅活捉。该战全歼敌整编六十六师,俘虏其师长宋瑞珂、参谋长郭雨林以下1900多人。六旅因此受到刘邓首长和纵队领导的嘉奖,记大功一次。

1948年4月,周发田、刘华清率六旅在中原战场东征西战,连续参加宛东、宛西、睢杞、郑州等战斗,作战长达8个月。在淮海战役中,六旅担任阻击任务,他率领全旅一天一夜走了90公里,指挥部队打了刘庄阻击战和宋桥阻击战,阻击黄维兵团增援徐州,确保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阻击李延年兵团北援黄维,确保了全歼黄维兵团的胜利。1949年4月,时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军第二十九师师长的周发田,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突破安庆国民党军的防守,胜利渡过长江,追歼了国民党一七四师和安徽保安第三旅。之后,又率部进行千里大追击并接受了向大西南进军的任务,参加了成都战役,全歼敌九十军军部和敌一七五团。

1950年,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成立,周发田任二十九师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朝鲜战争爆发后,二十九师被编入第十五军,并于1951年正式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秦基伟任军长,周发田任副军长,隶属志愿军第三兵团,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的第五次战役中,十五军在秦基伟、周发田的率领下,连续奋战50个昼夜,力挫美军第三师、第二师,一直打到汉江北岸,歼敌90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40余架,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嘉奖,荣记集体功一次。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秦基伟、周发田向全军发出号召: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为了实现朝鲜的和平,拼光十五军也在所不惜!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辆战车的进攻和350门大炮200多万发炮弹、3000多架次飞机万余枚炸弹的轰炸,全军将士在秦基伟、周发田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浴血奋战、英勇拼杀,将上甘岭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坚守了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 先后打退敌人900次进攻,以自身伤亡 11529人、伤亡率20%以上的代价,使“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将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十五军也因此获得了“八千岁军”的美誉。

1954年5 月,周发田奉命从朝鲜回国,被安排进入北京军区文化学校学习。后历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丹江口水利工程副总指挥、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富水水利工程指挥部指挥,湖北省咸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11月,周发田离休,1998年2月病逝。

猜你喜欢

军区战役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重现战役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七大军区的来龙去脉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