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大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2009-06-01沙荣艳徐红霞
沙荣艳 徐红霞
地膜大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沙荣艳 徐红霞
大蒜为须根系草本植物,全生育期发根100条左右,一生有两次发根高峰,第一次是发芽期,20~30条,第二次是“退母”后,50~70条,整个根系分初生根、侧生根和不定根,在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满足大蒜生长发育需要。大蒜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蒜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重茬现象较为普遍,大蒜根腐病也逐年加重,目前,该病已上升为邳州乃至徐州地区大蒜主要病害之一。
1 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
1.1 发生规律
该病2005年在车夫山、宿羊山两个镇零星发现,2008年扩展到5个镇,发病面积达1 500 hm2,2008年全市种植的53 000 hm2大蒜中,有15个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面积达3 500 hm2。此病一般在出苗后2~3叶开始见病(个别田块出苗后即见病),翌年2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3月为发病末期,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植株又逐步恢复生长。
1.2 为害症状
大蒜根腐病属细菌性病害,是大蒜软腐病的一种,植株受到细菌侵染后,初生根由根尖向基部开始腐烂,而后侧生根接着腐烂,部分植株连“蒜母”一起腐烂,有鱼腥恶臭味,易引发地蛆及其他寄生性害虫发生;地上部叶片褪绿发黄,并从叶尖开始(或局部)沿叶脉纵向软腐,植株矮小,生长发育失调,对产量影响较大,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甚至绝收。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菌源充足是发病的基本条件
从2005年的零星见病到目前上升为主要病害,仅3年时间,病情发展如此之快,说明田间菌源充足,给病害发生提供基本条件。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积累增加,蒜农一般不进行土壤杀菌处理,或处理简单,效果差。加之近年大蒜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农民种蒜积极性非常高,面积大增,大蒜种子一时紧张,不少农民将带病蒜种种下地,而又不进行种子处理,导致病害发生。
2.2 气候条件适宜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椐调查,该病在4~39℃范围均可发生,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湿度,温度高、湿度大发病重。大蒜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播种,10月上中旬达2~3叶,此时常年日平均气温在15~20℃(春季2~3月气温与此相当),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10℃左右。2006年秋季徐州地区气温一直偏高,10月平均气温21.8℃,达近40年同期气温最高值,因而大蒜发病重,病田率达10%左右,是2005年同期的2.3倍,且早播田病重于晚播田。另外,土壤湿度也是引发病害的重要因素,湿度大病菌繁衍活跃,扩散蔓延快,发病重。据调查,灌溉田发病率高于未灌田,病田率平均高5%(表1)。
2.3 施肥及管理不当是发病的诱发因子
从调查结果分析,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发病重;发病期灌溉次数多的发病重;过早播种比晚播田发病重;未进行土壤及种子处理的发病重;前茬旱作比水作的田块发病重;白皮蒜品种比红皮蒜品种发病重。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①选择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培育壮苗大蒜是采用无性繁殖,易导致品种退化,降低抗病、高产等优良特性,因而要选择优良品种,去杂去劣,提纯复壮;或选择地理差异和栽培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进行引种换种;要合理选种,剔除伤瓣、烂瓣、病瓣、无芽瓣、小瓣,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②合理施肥、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要根据大蒜需肥规律及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施肥,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要坚持适期播种,地膜蒜以气温降到20℃左右时播种为宜,早播气温高易发病。要加强水浆管理,保持田间湿度,注意抗旱排涝。
3.2 药剂防治
①土壤消毒对连续重茬以及上年发生根腐病的田块,要进行土壤消毒,整地时每667 m2用50%敌克松2~3 kg拌细土均匀撒施后耕耙;或每667 m2用土壤重茬改良剂4~5 kg撒施后耕耙,消灭土壤中的病菌或抑制其繁殖。
②种子处理选择无病、伤的蒜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8 h左右,捞出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将常规冷水浸泡好的蒜种捞出后,每100 kg蒜种拌生物菌剂1~1.5 kg,拌匀后即可播种。
③田间喷雾 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龙克菌(20%噻菌铜悬乳剂)60~90 g对水40~60 kg进行喷雾;或每667 m2用灭菌成(50%氯溴异尿酸盐)30~60 g对水喷雾,隔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于病重及死亡植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防止病害传染蔓延。
表1 大蒜田灌溉后根腐病发生情况
沙荣艳,江苏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1300,E-mail:sharongyan@sina.com
徐红霞,江都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