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2009-05-31章剑和
章剑和
典型案例
小菡今年读高二,成绩中等。她为人比较内向,跟同学、老师交往很少,所以她从来都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她常常会因为被忽视而感到有些愤怒。当然,她更加不会主动和陌生人讲什么话。但是,即使离陌生人都远远的,她内心也常常涌动不安的情绪。
小菡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绝望,但是她就是害怕跟人家谈心讲话。一跟人面对面讲话,她就害怕,然后声音就会很小。人家没听清楚,要求她再说一遍,她就完全说不下去了,还会显出手足无措的样子,为此小菡很不安。
小菡跟特别熟悉的人感觉要好些,比如跟宿舍的同学、父母,还是能正常交流。跟一般熟的人,尤其面对陌生人,就算不跟他们讲话,她都会觉得局促不安,越不安就越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菡常常想,可能是自己从小到大养成了这种性格,因为父母工作忙,从小就经常留她一个人在家。他们很担心小菡一个人在家会出什么意外,经常警告她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也不要轻易跟小朋友玩。所以她就一直不太习惯跟人交往相处。
小菡也知道自己这个样子不好,但她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改善呢?
心理分析
可初步判断小菡患有社交焦虑症。小菡这种与别人保持距离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她变得既羡慕别的孩子,又顾影自怜,长期以来发展出社交和情绪方面的障碍,也就是社交焦虑症。这种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为社交中的紧张局促,常伴有回避行为。但小菡又不是单纯的社交恐惧症,而且还具有一些人格和性格上的问题。
社交焦虑症多见于青少年时期,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社交焦虑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共同特点是,人们知道不应该、没必要、没道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轻微的只是在与人交往时表现腼腆、害羞、不自然和紧张;在人多的场合便焦虑不安,尽量躲在不显眼的地方,人多开会时专坐在角落里,甚至回避这类场合。有些人害怕被人注视,有人注视则焦虑不安。甚至脸红、出汗等,出门总是低头走路不敢看人。有些人与亲人、好朋友相处时正常,一旦与陌生人接触交往便紧张、焦虑不安。另外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在和完全陌生的人一起时不紧张,但与半生半熟的人打交道时则特别焦虑不安,尤其害怕与权威人士交谈,不得已谈一次话后内衣完全湿透。当时焦虑难忍,表现极不自然,甚至手发颤、心悸等。有的人形容当时的情景真是恨上天无门、入地无孔。有些人害怕与人目光对视,不由自主地斜眼看人,这叫做“余光斜视”。有的人更离奇,他感到别人的目光“特别凶恶”“寒气逼人”,使他特别恐惧:另外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目光会伤害别人,因而不敢看人。
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有人可能会说:“知道自己患有社交焦虑症,不参加社交活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单纯的回避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害怕被人评价,社交技能缺乏,而这种缺乏会导致回避行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社交焦虑症的症状。所以,单纯地通过回避减轻病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导致病情更加恶化。只有积极的治疗,才是对付社交焦虑症的最佳办法。
小菡的社交焦虑症还伴有人格上的偏离。她的案例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内化“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信念,而是要鼓励孩子和社会进行正常的接触,用社会的资源去弥补孩子自身的不足。
心理处方
只有当小菡能够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能够放弃对别人的敌意时,她的社交焦虑症状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对小菡而言,一方面是加强其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她就会增加自己学习社交的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下面一些自我疗法对社交焦虑障碍者会有帮助,小菡不妨一试。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的评说。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7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8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都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责任编校肖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