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有梦
2009-05-31汲韧长
汲韧长
提起90后的学生,人们印象普遍是:对动漫如痴如狂、QQ聊天爱用火星语、未来的啃老族、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幼稚、狂热、散漫的形象。沐浴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在某些“有识之士”眼里似乎就是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新的“垮掉的一代”。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却不这样认为。
2008年9月,90后的第一批学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在对北京大学和南京航天大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中表明,90后的学子独立品格、规划意识、进取精神、节俭习惯等一个都不少。
其实,90后的我们一直都有梦!迷动漫,看电视,踢足球,跳街舞……这些行为看似不学无术,可是它们却在某种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迎合了我们青春的渴求,激发了我们生活的热情。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娱乐的调剂,才显得富有生机,不是那般枯燥。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中国科学家:要学会玩科学。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玩学习呢?是的,我们的梦想就渗透在玩中!就像京剧票友玩京剧,他们玩出了趣味,玩出了热情;就像牛顿等科学家玩物理,他们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境界。我们也要在玩中学习,学有所用!
也常听到人们对我们90后的抱怨:自私,任性,甚至还被扣上了忤逆不孝的罪名。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90后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因为吸纳了海量的信息,我们比自己的父辈思想成熟得更早,能力提升得更快,大写的人的意识因而也更强。当老师们感叹昔日的大学内容如今已进入中学课堂的时候,为什么独独没有感受到90后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容量增大了,思辨能力增强了呢?唯命是从只能培养懦弱的顺民,而不是天之骄子!我们信奉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的,我们的梦想贯穿在追求个性独立的过程中!
记得老师在讲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将社会人分成了三种:第一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第二种是独善其身者;第三种是作奸犯科者。对前两种人,老师是大加褒奖的。事实上,90后的学生何尝没有向前两种人看齐,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呢?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彷徨过,胆怯过,但最终还是以李大钊先生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冲破了阻碍,取得了星星点点甚至蔚为壮观的成绩,这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品格么?我们学习绘画、弹琴,钻研更为艰深的习题;我们不喝酒、不打架、不抽烟,安安分分地履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是的,我们的梦想也融化在对古典文化甚至外来文化的革故鼎新中!
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在其不朽的诗作《神曲·地狱篇》中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恒痛苦的道路;从我,是走进永劫的人群的道路……你们来到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捐弃吧!”
摒弃希望的灵魂是可悲的,他们只能徘徊在悲惨之城,只能游荡在痛苦之路。这种穿越时空的真理,对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的人来说都有启迪生命的意义,更何况是对拥有优越生活条件、并不断超越前人的90后的我们来说呢?
是的,我们其实一直都有梦!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九天湖文学社社员,指导教师:白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