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09-05-31孔炜
孔 炜
【技巧导航】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应考虑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
1.真。有时,因为学生对生活的漠视,造成认识的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比如,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病痛中的一粒药、缺席后的一堂课、失败后的一番话……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根本谈不上以情动人。更有一些学生虚构一些不符合道德情感的事情,比如虚构父母的伤病,虚构父母在高考当天为给自己送准考证遭遇车祸……这不仅仅让人反感,更是道德的沦丧、人格的泯灭。由此可见,“真”是作文、做人的前提和基础。
2.细。“细”即细节,一个好的细节,能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而真实,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感人,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那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1)精心锤炼生动传神的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锤炼词句,特别是在使用动词、形容词时,力求一语惊人。例如:“衣服是早就洗好了的,母亲把它们叠得板板正正,叠好后用手压了又压,按了又按,200元钱已经缝在了衣服的最里层,母亲还一再叮嘱要小心。”“叠”“压”“按”“缝”,这四个动词把母亲收拾行李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传达出了母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2)抓住动情点,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彰显人物性格。例如:“等我透过车窗向外看时,母亲竟还站在那儿。无情的寒风疯狂地撕扯着她的头巾,雪比刚才更大了。漫天的雪片将母亲迎风一侧的身躯涂成了白色,掺着雪片的白发凌乱地散在她的脸上。母亲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我摆摆手示意母亲回去,此时我才发现,一向强健的母亲竟如此瘦弱、单薄,如茫茫沙漠中一株无助的梭梭草。”作者融情于景,运用衬托、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母亲立在风雪中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来感触颇深。
(3)巧妙、合理地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魏巍《我的老师》中有这样的描寫:“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作者描写蔡芸芝老师时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敲”字取代“打”字,可见蔡老师的用心良苦、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个“笑”字足见师生心灵相通,表现了师生间其乐融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