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里的孔子

2009-05-31曹云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7期
关键词:颜渊凡人颜回

曹云涛

我一向把孔子定义为一个刻板严肃、恪守教条的迂腐的教育者,可是这种想法在我认真地拜读过《论语》之后彻底改变了。我在《论语》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智者孔子,抑或是仁人孔子,相反,我看到的是凡人孔子,看到了一位创立了主宰中国大众思想两千年的学说的普通人。

《论语》共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叫做“颜渊”,是以他的弟子颜回的名字来命名的,主要内容是教导人们怎样学习。众所周知,孔子一向视颜回为自己的真传弟子,对他十分偏爱。只可惜颜回早逝,孔子长叹“天妒英才”,为此欷歔不已。这些话已被后人收录在《论语》里。孔子是教育大师,也是语言大师,讲话颇有技巧。这点在文章中可见一斑。如“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极其隐晦地表达了对颜回英年早逝的惋惜与心痛。“子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就表现得比较直白了。而他的一句评价:“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更把颜回捧到了他三千弟子之首的位置。从这点来看,孔子的“圣贤”之名只怕也不怎么准确。何也?所谓至人无己,达到极致的人(圣人)是没有私心的。这点孔子便做不到,不过唯其如此,方显得这人真实可爱,也凸显出他对弟子的一片惇惇之心。而《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诸葛亮写得如若神人,完美至极,结果“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反而不怎么令人信服。

不过后人称孔子为“圣人”也并非无因。孔子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是很先进的,即便是现在看来也是很适用的。如子路性情急躁,孔子劝他三思而后行;冉有生性和缓,孔子就教他闻义而行,不要犹豫,这就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但我最为钦佩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以及他的弟子们之间的那种积极向上、平等研讨问题的氛围。据说孔子弟子三千,有名的贤人72人,其中有冠者,有黄发,也有垂髻,年龄差距相当大。最大的季路只比孔子小6岁,颜回则小了40岁,至于最小的,不过是蒙童而已。放到现代的教育体系中,这简直不可思议,试问全世界有哪一个地区的哪一所学校的哪一个班级会存在学生年龄差距这么大的情况?而在2000多年前,孔子做到了,并且言传身教,将他们教育成材。这着实了不起,无怪后人以“圣人”尊之。

在重重光环的笼罩下,我们把孔子看做圣人,而很少把他看成一个老师、一位老人、一个凡人。其实,作为凡人的孔子是一个言笑晏晏的老者,是一个心系桃李的良师,他像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他伤感时光的流逝,高兴时也会和他的弟子开玩笑,就像一位普通的老人。

《论语》拉近了我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的距离,我不仅从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为人的法则,更令我高兴的是,我获得了一位精神之友。这个收获远大于背诵《论语》中的句子的所得。

圣人好比巍巍泰山,只可仰视,如颜渊所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而凡人是可亲近的,与你我融为一体。智慧本不需要神秘和光环,它本就是为人所用;若不亲人,何以为人用?同样,人也不需要这些东西。圣人无名,就像孔子在《论语》中所表现的:我本平凡。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九牟文学社社员】

猜你喜欢

颜渊凡人颜回
凡人光阴
凡人善举
颜回之乐
不要迷恋神,神也是凡人
颜回之乐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