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高位游走 终结以量取胜“暴力时代”
2009-05-31李帅
李 帅
■编者按:
在特殊经济背景下,在国营钢企林立中,国家《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似给民营钢企点亮一盏领航灯。《规划》既出,其暗藏的“玄机”又在何方?作为高能耗行业,钢铁行业应采取精品战略,用有限的能源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因此,高端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应该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自身发展问题,不能总是沉浸在曾经以量取胜的“暴力时代”。
在唐山市区往西约20公里的丰润区,有一个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新军屯小村镇,村里散落着约四、五十家民营中小钢厂。夕日的辉煌场景已然不再,留下的是冷清的厂房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民营钢厂为何落得如此境地?唐山市工促局经济运行处副处长梅民学一语道破天机:“民营钢厂正处在前进的‘十字路口,要么关门停产,要么联合重组。”
事实上,新军屯小镇的民营钢企只是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民营钢企正在“奈何桥”上寻求一条真正的发展之路。
留下隐患
长期以来,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以低附加值产品打天下,长型钢材生产占60%以上,而汽车、机床、家电等行业所需的高档钢材要大量进口。
然而,此种生产状况曾经一度让民营企业依然有钱可赚。在一年前,钢铁需求极度旺盛的日子里,国内建筑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外需求使得钢材需求剧增,钢材的市场价格上扬,短期内钢铁成为暴利行业。可观的利润促使多数民营钢铁企业加班加点的扩大生产。如此一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能过剩,进口大量矿石,加工成低档钢材之后又大量出口,消耗了宝贵的资源,造成煤电的全面紧张,留下了污染。
钢铁业的这种超常规发展不符合中国实现持续增长,建立节约型经济的总方向。因此,此种局面当然不是长久之计。
在“兼并重组”的号角声中,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改革浪潮中,在国家提高电价的现实面前,民营钢企老板“恨铁不成钢”。在国有钢企横扫天下,金融危机又尚未见底的今天,巨大的压力已经使民营钢企不敢懈怠。记者从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获悉,目前,唐山地区50%以上的钢厂处于停产状态,而这些停产的钢厂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往日的潇洒变成了今日的满面愁容。
实际上,面临淘汰是中小民营钢铁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原兰格钢铁分析师周晓明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民营钢铁企业规模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水平,更不具备创新能力。”目前,改进生产设备,降低能耗,是更好的生存的必须条件。“如果能够打开深加工的市场,蕴藏的商机不言而喻,只是目前资金不足,只能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基础钢材。”周晓明说。
特色产品
从河北唐山和武安的钢铁企业目前重组的进展来看,一部分中小民营钢企选择了挂靠国有大企业,在规模上取胜;另一部分相对大型的民营企业则开始选择走深加工、专业化路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钢企应该注意按照市场需求层次的不同在产业链条上选择有市场空间的产品或有特色的产品。以津西钢铁为例,大力投入H型钢的生产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德龙不追求规模上发展的快和大,而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长期策略。目前,德龙钢铁正在重新梳理商业模式,定位在终端和需求最广泛的市场,并且要与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形成“错位”竞争,“就是国有企业不想干的,民营企业干得了的”,找到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产品空缺最关键。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德龙钢铁厂获悉,目前德龙所形成的三条板材生产线是500mm、800mm、1200mm的规格,而国有企业是1700mm和2200mm的规格,但是同时又避开了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应用的300mm、200mm规格的窄材生产线,德龙采用这样的“特殊”生产线,在经济危机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这段时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销售还是不错的。”德龙钢铁销售部有关负责人说。
高端趋势
不久前推出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已经明确:以国有钢铁巨头为并购带头企业,推进集团并购步伐。
事实上,早在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就已经公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实行钢铁新政。其中提出的“合理控制生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品种结构”等对中国钢铁业发展都有战略指导意义。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企业规模小,节约资源、开发高档产品、进行技术创新统统谈不到。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对高级钢材的年需求量约为2.3亿吨,而亚洲市场需求约占一半。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日本已经在调整其钢铁业投资战略,逐步淘汰或减少建筑用型钢等中低档通用钢材的生产,增加对汽车、船舶、电子机械、电器所需高档钢材的投资。
“从国内来看,作为高能耗行业,钢铁行业要采取精品战略,用有限的能源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是最终的目标。因此,高端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应该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自身发展问题,不能总是沉浸在曾经以量取胜的‘暴力时代。”周晓明说。
或许无奈之下的产业解构调整、兼并重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有些“残酷”,但是经济发展的浪潮不可逆转,也许这样做中国钢铁业的总量水平会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这也是中国钢铁业长期健康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审时度势
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机械、造船、汽车等板材消费大户需求骤减,使得原本对板材存在较大需求的钢材市场骤然“变脸”,板材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迅速变为供大于求,这一改变使不少原本重点生产板材的钢铁企业猝不及防。
就在半年以前,国内对中厚板、热轧薄板及后序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其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长材产品,使得生产这些品种的企业获得丰厚利润。由于生产这些板材产品存在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上热轧板材生产线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钢铁企业自然会将产品结构向板材方向调整。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家电、汽车等产品低靡不振,严重拖累了板材产品的销售。但在建筑钢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加大了力度。在当前经济调整过程中,建筑钢材相对于板材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近期一些大型钢厂也加入到建材生产和基建领域,希望通过这样的转变避免板材产品亏损和利润很少的局面。虽然从长远来看,金融危机过后,汽车等板材消费大户需求将会卷土重来,板材产能的提高是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来看,各钢铁企业短期内对板材的投资将会减少,板材的产能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同时,长材的投资将会增多,产能利用率将相应增大。企业应根据形势和自身状况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