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瓦全,但求碎玉重圆
2009-05-30莫利江
莫利江
这是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有人问当时日本的三位风云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同一个问题:“杜鹃不鸣,奈何?”信长答:“杀之。”秀吉答曰:“使其鸣。”家康答:“待其鸣。”近年来,日本著名作家山冈庄八的几部描写日本战国时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小说相继传入中国,让国内读者对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名字不再陌生。这三人都以雄才大略著称,尤以德川家康,更是扫平诸侯、统一日本,开创德川幕府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
历史学家李明宇曾说:“如果把日本统一看做一块饼,那么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人;丰臣秀吉是将麦子拿来做成饼的人;德川家康则是享用这块饼的人。”德川家康得以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打败所有竞争对手,除了出众的谋略和权术外,其无比的忍耐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川家康一生坎坷,少年时作为人质依附于强国。后虽获独立,却始终生活在同时代另两位英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阴影下。
德川身处乱世,不得不忍辱负重以求生存。当盟主织田要求德川杀死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心爱的嫡子时,为取信织田,他强忍悲痛立即动手,等到几十年后完成统一大业时才报仇雪恨;为结交盟友,他不惜屈下尊贵的武士之膝,下拜市井浪子出生的丰臣秀吉。
孤立的忍耐没有力量,而需要做出明智的抉择。桶狭之役后,德川不但不为盟主今川复仇,反与盟主之敌缔约。这似当年勾践忍奴役之耻、韩信受胯下之辱,英雄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方能成就大事。
国人向来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自重,诚然这种精神可歌可泣,却也是如此的悲壮。成大事者不妨先“为瓦全”,待他日重整旗鼓,再让“碎玉重圆”。正如德川当年在织田等人面前忍辱负重以求生存和壮大,才有日后扫平天下的功业,也才有一雪前耻的机会。
宁为瓦全绝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一个人如果不够坚强,就无法做到;宁为瓦全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以改变现状。这是一种过人的处世谋略,一种超凡的人生智慧!
记得《基度山伯爵》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宁为瓦全、竭力忍耐,这是对美好明天的必要铺垫,是对光明未来的最大支持。“宁为瓦全,但求碎玉重圆”,让生命中没有不可承受之重!
(图/潘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