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版“蒋干盗书”
2009-05-30姜致远
姜致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手大败曹操,从此三国鼎立。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再现了不少经典三国故事。曹操派蒋干前去劝降周瑜,不料周瑜将计就计,反借蒋干之手除掉了曹营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无往而不败之蒋干,沦为千古笑谈,妇孺皆知。鲜为人知的是,在明朝历史上,竟上演了一出真实的“蒋干盗书”。
公元1629年冬,皇太极统率三路大军,绕过长城防线,直扑北京。形势万分危急,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得知军情,亲率九千骑兵从山海关星夜驰援,人不吃饭,马不喂草,终于赶在后金军队之前到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北京保卫战打响,袁崇焕督军死战,身先士卒,后金军队大败,只好撤兵。皇太极不由得慨叹,十余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英勇善战,曾数次打败皇太极父子。1626年,皇太极和父亲努尔哈赤进攻宁远,结果惨败而归,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伤,半年后不治而亡,当时镇守宁远城的正是袁崇焕。这次,袁崇焕又大败皇太极,立下奇功,按说应该受到隆重表彰,出人意料的是,几天之后,这位大功臣却被崇祯皇帝关进了死牢。
事情的缘由,要从两个太监说起。北京保卫战时,后金军队俘虏了两个明朝太监,皇太极撤兵后,就将这两个太监随军关押。当天晚上,两个太监睡在囚室,忽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人说话,仔细倾听,原来是皇太极手下的两名汉人将领在交谈。一个说:“知道皇上今天为什么撤兵吗?”另一个得意地说:“你不知道吧,这是皇上的妙计,嘘,小声点儿,千万别让人听见……”声音不大不小,隔壁刚好能听见,两个太监假装熟睡,屏气凝息竖起耳朵偷听。那两人不知隔墙有耳,又继续交谈了一阵,大意是说,皇太极与袁崇焕将军已订好密约,今天是诈败,等到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北京城。
没想到袁崇焕竟已投敌卖国,两个太监听得心惊肉跳,逐字逐句牢记于心,生怕漏掉一个字。说来凑巧,次日深夜,伸手不见五指,一个明朝降卒悄悄潜入囚室,慌慌张张地朝其中一个姓杨的太监招手:“现在四周没人,你赶紧跟我逃走。”两人蹑手蹑脚,借着夜幕的掩护,竟然奇迹般地逃出了守卫森严的军营。杨太监迅速将这个绝密情报带回了皇宫,崇祯生性多疑,本来就对袁崇焕怀有戒心,此时听了杨太监的禀报,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果然不出所料!
崇祯决定先下手为强,立即以议兵饷为名,传袁崇焕单独进城,然后不容分辩,命人将其拿下,押入死牢。半年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酷刑,可见崇祯的痛恨之情。消息传来,皇太极得意地笑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皇太极的精心策划。皇太极做梦都想除掉袁崇焕这个劲敌,无奈力敌不过,只好智取,而崇祯到死都蒙在鼓里。直到清朝定鼎中原后,朝廷修《明史》时,派人查看满文档案,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袁崇焕终于得到平反。
皇太极导演的这出大戏,熟悉三国的人肯定不会觉得陌生,分明就是山寨版“蒋干盗书”,连剧本都不用改编,只换了几个演员而已。皇太极自幼爱读《三国演义》,三国故事烂熟于胸,顺手拈来,其实毫无新意。不可思议的是,崇祯居然中计!
自袁崇焕死后,边关再无良将,明朝灭亡已无悬念。不知崇祯是不读书,还是只会读死书,一出古老而拙劣的反间计,就让他自毁长城。有人说,历史留给人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吸取过教训。三国故事也许不代表历史,不过此话送给崇祯皇帝,倒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