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中的相关性和相似性

2009-05-29陆春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相似性相关性意象

关键词: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摘 要: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哲学基础为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的生命哲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1913年,由弗林特(F.S.Flint,1885-1960)提出,在庞德等诗人的一致拥护下,意象派诗人发表了“意象派”宣言,提出意象派诗歌创作的“三原则”:1.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2.绝不使用任何

无益于表达的词汇;3.节奏方面,要用连续的音乐性语言,而不受节拍的束缚。①此外,庞德还明确提出了“意象”概念。庞德认为“意象是瞬间呈现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②。其中,感性是指主观感受,是感性认识;理性是概念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推理结论,是主体之外的客观真理。因此,庞德的“意象”是理性基础上的感性迸发。庞德非常崇拜中国文化,曾经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研究,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诗歌创作技巧。唐代诗人中,王维的诗③意象鲜明,语言精炼,情感含蓄,音韵优美,后世苏东坡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④因此,庞德和王维可以并称为东西意象主义的“双子星座”。中国古代文献中,“意象”这一范畴最早见于《易传•系词》中,《系词上传》云:

圣人又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⑤

《系词下传》又云: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⑥

此处“意”指主观思想感情,“象”指具体物象或具体情景。可见,中国古人仰观俯察天地之间的自然万物,并将主体意识融入其中。东西方意象的定义都认为意象是主体和客体、情与景的内在统一体;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庞德强调意象产生的过程,而中国古代文人则突出意象形成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流派发展势头迅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运用原则包含在人类的一般认知原则之中。相关性和相似性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家极为重视的两个概念。相关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分为两种类型,对应关系和联结关系。对应关系存在于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事物之间,如原因和结果、工具和目的、容器与内容、人或物与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行为与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与行为的主客体、行为与行为能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等等;联结关系存在于构成同一整体的两个事物之间,如部分与整体、事物与材料、事物及特征、事物及其结构、抽象与具体、单个与集合、种与属等等。相似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仿、一致关系。⑦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因此,认知语言学家正在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相关性和相似性。

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庞德的意象定义蕴涵了理性和感性这对包含对应关系的相关实体,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一次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完成以后,理性认识又会受到新的感性认识的启发,从而实现理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庞德的“意象”正是理性认识进一步升华的结果。中国古代“意象”的定义则强调意象包含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一对相关实体。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基础,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心理反映。因此,主、客观世界密切相关,矛盾统一。

从数量上看,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而组合意象则是一组意象构成的有机整体。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就是单个意象。而这几个单个意象又是更大境界中的一部分,它们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意象——边塞风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单个意象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例如,上面几个单个意象一旦离开了“使至塞上”,这首诗便失去了其描绘边塞无限广袤的空间场景这一基础。因此,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联结关系。

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可分为两类:意象并置和意象叠加。意象并置是单个意象之间的并列组合,即上文所论述的组合意象。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诗人有机选择的组合。诗人在创作时,把自己的选择意图隐匿在具体意象后,从而间接展示思想感情。并置的各个意象之间相互关联,为同一个中心思想服务。

意象并置在王维的诗中比比皆是,意象中的相关性包括下面几个主要类别。

一、事物及其抽象性质之间的联结关系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

“十千”在诗句中指“十千贯钱”。“一斗新丰美酒”和“十千贯钱”两个意象并列,中间省略了表示“值”的抽象动词。作者在具体物品和可见货币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用精炼的意象表达事物及其抽象价值之间的联结关系。少年豪侠“相逢”并“为君饮”,这两个意象鲜明地展示出他们之间相互往来、饮酒取乐的“意气”,作者也是运用具体意象表达“意气”的抽象性质。

二、事物及其构成成分之间的联结关系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诗中出现“风劲”“角弓鸣”“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六个简明的意象,它们是狩猎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断。作者以点代面,利用事物及其构成成分之间的联结关系,充分刻画了勇武矫健的将军狩猎时的壮观场景。

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一生宦海沉浮,这首诗是王维官场失意后归隐嵩山而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灰暗凄凉,令人触景生情,王维心中的悲凉可想而知。诗人以象传意,委婉含蓄地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四、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对应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东西哲人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老子就首先从运动和静

止这对范畴来考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认为“静为躁君”。⑧庄子则强调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静止,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⑨王维的诗中动静之间互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是一对相关实体。“行”“坐”“水穷”“云起”“幽篁”“弹琴”“长啸”,其中的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相互交织,不断转换,从而相互映衬,充满哲理,耐人寻味。

五、有无之间的对应关系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第一句诗中,诗人由远而近,进入终南山。一路行来,白云分列两旁,似乎为诗人让出眼前路。诗人驻足回首,分开的白云重新聚拢而来,而茫茫云海之内,来时之路消失得无影无踪。行途中,远观青霭蒙蒙一片,近看却又难觅踪迹。第二句中,山路上原本无雨,但诗人感觉苍翠的山色浓得几乎溢出水来,好像细雨蒙蒙浸染人衣。中国古人早就开始研究“有”“无”之间的相关性。《淮南子•原道训》中提出“有生于无、实出于虚”的思想。⑩晋裴持“崇有论”,曰:“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11}晋僧肇持“不真空”论,认为应取消“有”“无”之间的对立,无所谓有无,一切皆空。{12}王维在诗中,利用“有”“无”之间的对应关系,创造出似有还无、似无还有、也真也幻的意象世界。

庞德在《漩涡主义》一文中指出,意象诗是一种意象叠加形式,即它是把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13}意象叠加实质上是一种比喻,有时候,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联系词,而是把两个具体意象叠放在一起,由读者进行思考,发现两个意象之间的相似性。例如,庞德的名作《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14}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作为本体意象叠加在“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这一喻体意象上,中间省略了连接词“像”。

庞德提出的“意象叠加”概念和中国古代文献中“比”这一概念是一致的。所谓“比”,“比方于物也”,“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声”{15},即是说运用艺术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连接在一起,以一个意象为主,另外的意象为辅,辅意象对主意象起映衬、对比、类比的作用。可见,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主意象和辅意象也就是本体意象和喻体意象。庞德的上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传唱千古的名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需要强调的是,有时候,一首意象诗中只出现喻体意象,本体意象根本不出,而本体意象为何,读者只能依靠相关性,在相关推理的基础上发现二者之间隐含的相似性。例如,王维的《西施咏》一文: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重,贵来方悟希。

邀人传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骄纵,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沙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春秋时期,越国贫家浣沙女西施,因机缘巧合,得宠于君王而朝贵夕贱,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并且恃宠骄横,而同时浣沙的其他女伴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贫苦命运。表面上,诗人只是对历史上的西施现象发出感叹,实际上,王维借古讽今,愤怒地声讨自己生活的时代所出现的同一现象。王维借世人只见西施贵时之美,嘲讽自己时代的势利小人;借西施贵后骄纵的生活,讽刺那些当时飞黄腾达后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徒;借东施效颦,规劝当世之人不要攀龙附凤,自甘沉沦。总之,春秋和唐朝这两个历史时空中,政治生活的意象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以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王维在诗中实现了自己的讽喻目的。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陆春光,硕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① Peter Jones, Imagist Poetry, Harmondsworth:Penguin, 1972:129.

② Eliot, T.S.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London:Faber& Faber, 1954:4.

③ 本文中王维的诗均摘自张少康主编:《古代名家颂读本:<王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④ 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⑤⑥ 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79,86。

⑦ 束定芳:《隐喻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0。

⑧⑨⑩{11}{12} 方立天:《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1,147,64,67,69。

{13} “Vorticism”, Gandier-Brzeska: A memoir, NewYork:New Directions, 1970:89.

{14} [英]彼德•琼斯编:《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85。

{15} 王欣:《引来意象好还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5)。

猜你喜欢

相似性相关性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