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2009-05-29王梅芬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课文

王梅芬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渴求,它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单调,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恰恰给语文教育带来了生机,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形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哪怕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的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可以说,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课文写作背景资料,录像等,创设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进行学习、探究。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直观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因为阅读教材的每一篇都来自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将文中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我们周围相应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使学生感同身受。而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有奇山异水、有红花绿草,有壮丽的,也有秀美的,……正如叶圣陶所说:“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世界之大,却在千里之外,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此时,多媒体技术可助你一臂之力。通过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景,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春》一课时,课前精心制作课件,上课时用Flash再现课文中的一幅幅画面,表现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五幅画面。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与正值深秋的景物画面相比较,学生真切而深刻地感受了春的美景,并能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一个学生看后说:“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协,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然后播放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民族音乐背景,营造出浓浓的气氛,将学生带人一个幽雅淳朴的自然风光的情境中去,在满目山花烂漫,耳鸣悠悠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当然兴趣倍增,主动探究美、发现美、感受美,陶冶了情趣,身心愉悦。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刚开始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用投影出示了这些景物,是静止的画面,学生看后没什么反应,这时老师启发学生:“你们认为这些画面符合课文内容吗?如不符合,该怎样具体设计呢?”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小石潭,他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设计自己的画面。老师综合后,投影出带有动画的小石潭的课件,学生激情高涨,尽情地领略小石潭的优美风景。由此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但不能刺激和感染学生。而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教学内容无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易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到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有情,读书悟理。如在教学《雪》时,一进入教学,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鲁迅”,用《雪》的MTV片引领学生了解鲁迅,震撼人心的朗诵深深感染着学生。我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写作的背景资料,又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谈雪”,学生讨论积极,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很好地理解了朔方的雪的象征意义,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鲁迅的思想。这样,在美的情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思想,层层深入,理解透了语句,又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变难为易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刺激,思维能力发展,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在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人物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的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骨气的文天祥;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我都做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及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在许多名家名篇中,有些语言凝练含蓄,有些语言富有哲理性,难以理解。如我教《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例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反复品味语言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她不仅激活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丰富了教育内涵,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仿佛给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相信语文教学因她而更加精彩,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课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