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语感及其训练
2009-05-29刘丽
刘 丽
摘要:依据新课标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及近年中考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原则中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我试图对语感及其训练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首先对语感进行定义并解释其重要性,其次对语感的隐含义作出概括,最后对我教学中关于语感的训练方法总结一二。
关键词:语感隐含义训练
一、什么叫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原则都着眼于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这些给语文的教学确立了明确的方向。
什么叫语感呢?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即是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有人这样描绘:“语感是一种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语言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
二、语感的隧含义
培养语感能力,必须明确语感的隐含义。根据中学语文教材内容,语感的隐含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深层义它隐藏在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字面上看。“落花时节”是点明作者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但仔细研读,还有更深的意思,它既暗指李龟年今不如昔,大有“落花时节”之感,又指唐朝盛世的繁荣经过“安史之乱”已经被破坏殆尽,也正像是“落花时节”。
2.言外义文章的内涵,有些表现在言内,有些则寄托于言外。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其言外义作者虽没有诉诸言辞,但在字里行间存有一种暗示,启迪人们联想。如杜甫的《春望》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果只凭直觉感受,其意思是:国破了,可是山河还在;到了春天,城中的草木长得十分茂盛。但仔细推敲,这句诗还有言外之意。读上旬可以想到,国破了。一切人事政局以及人民生活都随之被破坏了;读下旬则可使人想到人民流离失所,城中留者稀少,草木茂盛,满目荒凉,不由人不心生悲凉。
3.象征义象征的特点是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物或道理。古今中外,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象征义极其普遍。作品常通过象征手法诱使读者调动自己的想像去认识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典型,去领会作品中渗透的思想感情。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用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与坚强不屈,象征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精神。明写树,实写人,由物及人,托物抒情。
4.情韵义文学语言经过作者的提炼加工,往往带着各种感情,很难用语言来阐述。朱自清的散文,无论是写春花,状瀑布。还是记秦淮夜景,绘荷塘月色,无不融注自己的情思。因此欣赏他的美文时,不仅要看到其美妙的画面,更要咀嚼其中的韵味。如《春》描写春花的繁茂、热闹、活泼,反映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其含义之深远,意境之优美只有细细品味方能体会。
5.哲理义高明的作家不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深邃的思想,而且善于将其凝聚成深刻的哲理,造成一种艺术张力。如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认为把难懂的道理一旦弄通,心里就会像方塘里的水一样清澈明净。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汲取新鲜的东西,方能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正如方塘之水,因有清流活水,源源不断,故能清澈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象自然,富含哲理,是“以理语成”的佳旬,被千古传诵。
三、语感的教学及其训练方法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习和总结传统语文教学中关于训练语感的方法,我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吟诵,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朗读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语感训练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课堂指导学生朗读吟诵应分步进行。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作一般朗读,只要能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正确响亮,吐字清楚,不错读漏读,不读破词破句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再指导学生进行有表情吟诵。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音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调的缓急,节奏的快慢,也就是能抑扬顿挫地把文章所表达的神情理趣读出来,达到词句皆若己出的逼真传神之境。这样,学生对语言才能获得真切的认识。
2.写语感随笔,培养研究语言的习惯:所谓语感随笔,是指专门记录自己学习语言的心得随笔。是自我训练的一种练习。要求学生只要在听、读中,对语言发生了敏感,哪怕只有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语感随笔的内容。老舍先生为了写《骆驼样子》,随笔记录的北京方言就达数十本。学生在写随笔的同时也就是对语言进行揣摩分析的过程。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培养写作能力,增强运用语言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感训练的目的。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之后,要反复地练习,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正如游泳一样。因此,语感训练必须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我除了平时按计划进行课堂作文训练外。还特别重视学生课外日记训练,要求学生每天500字左右的练习,坚持不懈。日记的写作从题材到字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一旦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实际上也就每天增加了好几百字的练笔机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运用语言的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祖国优秀的文化必将滋润我们新的一代,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