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9-05-28蔡淑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蔡淑华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语文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修养,增强自身的素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育人的质量。

一、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是知识分子又是专业人才,除传播知识外,还需要各种综合的文化素质。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素质和学科的知识。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等专业学科,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同时还需要丰富而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知识,还应掌握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保障,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多种教学技能。首先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要钻研“大纲”,吃透课本,从而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选择教学模式。“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科的“考纲”,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本来实现。第三,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吸收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教师在不断加强教育理论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加强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第四,促进教学技能的养成。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第五,不断自我加压,培养自学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呈爆炸态势增长,新时期的教师也应不断自我加压,通过自学不断扩大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跟上时代潮流,使自己所授知识不老化,内容有新意。

二、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应一改以往的“满堂灌”,真正进入到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上来。“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便是点燃每一个火把的人。为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不断称赞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拥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最终使教学走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学习的轨道上来。

首先,要真正遵循教学规律。学生的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而绝非“讲”或“听”出来的,不多读、不熟读,而只去听所谓“讲析”是全然无用的,而由读到写“熟”则是其中的“桥梁”。

其次,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美感,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完成认知过程。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应用性学科。在这里有自然景色之美,有生活情趣之美,有历史的悲壮之美,有民族传统之美,以及汉字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人文之美,感悟语言文学的意蕴美、音韵美、形体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最终上升到产生乐于欣赏运用语言文字的强烈愿望。

再次,要学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事实证明,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形成动力,促进自主性发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独立尝试学习课文时,理清文意,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思索写作技巧,与课堂上教师讲评有机结合,理解消化课文。即使与教师有分歧,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

第四,还原语文的本色,注重语文教学的目的。把“语文”二字诠释为“语言文字”,片面地强调其语言媒体的“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繁琐、兴味索然的语言课,使其文学色彩消解殆尽,人文精神极度稀薄——这是当代“语言学派”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实,语文教学的目的即在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读,是一种主体由外而内的广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实人、丰富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写,则又是一种主体由内而外的自由“倾吐”,其目的亦在于创造、出新,解放人的思想、心灵和文笔,以便高扬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后,重视教授学习方法。“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将终身受益。”学习方法其实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在于长期的学习实践,反复应用,揣摩感悟,积累中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预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中领悟道理,摸索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积累,从而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最终获得个体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大胆教改,敢于创新

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胆教改,在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

第一,由“依纲据本”向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型教学过渡。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即“依纲据本”,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本的实际,以教师传授为主,结果培养的学生多机械僵化,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新时期修订了新“大纲”,编制了新课本,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教材不再只是追求教育经验的完美预设,而应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创造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有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改变教法。以学生诵读为主,要读出重心、感情、节奏、味道,要熟读成诵。教师应着力帮助其吟诵熟读,首先应扫清其文字、读音障碍;其次要准确地予以解词,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词汇总量;最后使其懂其大意并熟读成诵,受到感情的滋润与熏染。至于思想、艺术的理念评析则应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研究式”讲法对大多学生毫无必要)。文言文、诗词曲赋等古代作品可简要串讲,但亦应以“点拨”为主。

第三,备课从教师“单兵作战”向分工合作转化。教师以往“单兵作战”备课、授课,往往受个体局限,很难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经验不足,更应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发挥学科教研组的整体优势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更显必要,大家群策群力,那么备课更具有实用价值。教研活动中多交流学科信息,把握整体教学思路,分析学情,正确进行教学评估,把握工作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从而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发挥集体教学中的优势。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辅助教学手段的丰富。新世纪科技的进步,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变革,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手段。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显落伍,新兴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新了教学内容,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感官,学生在声、光、电中瞬间感悟到所授知识的实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有成效。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然要求掌握新兴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辅助手段,用先进的科技为教学一线服务。

四、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张志公先生说过: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于课内,70%得自于课外。因此,发展语言能力必须课内打基础,课外谋发展,丰富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

首先,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例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

其次,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加之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文字量毕竟有限,学好语文必然需要大量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学生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必然会丰富知识,增长阅历,领略不同的作品风格,体会其中人文之美,迁移自己的课堂知识,在读书实践中运用提高。在读书中撰写笔记,记下心得体会,增加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人类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主宰好自己的课堂。[e]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尹集联校 2528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