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09-05-28于仁民
于仁民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可运用以下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要认识客体,须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加工的材料既来源于外界环境,又来源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思维加工为中介两者互相作用,重新组合,最终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
(1)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
(3)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
2.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
伽利略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验法、理想化方法),惠更斯把光的传播同人们熟知的声音的传播相类比(类比法),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大量地使用了假说法等,将这些方法灵活机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3.加强物理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
加强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并在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例如学习了力学知识之后,可以画出概念、规律逻辑体系,力学知识就不再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学生的头脑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使学生形成了物理概念、掌握了物理规律。但是,物理学习的思维加工活动并未结束,接着进入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灵活地把理性认识运用于实际,思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使知识从弄懂到会用,对物理环境做出可观察到的反应,从而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1.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学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可以把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实现预期的目标。
2.培养全思维的学习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全思维的方法,进一步弄清概念、规律间的实质,学到物理学的精髓。为此,须引导学生自己勾勒出概念、规律和方法相互关系的知识结构图,从而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3.发展新知识组块的创生能力
新知识组块的创生能力是在解决问题时,迅速调用认知结构中所有内容,并其将组织起来,整理成适合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能力。怎样培养新知识组块的创新能力:①提出探索性新问题的能力。②脱离习惯性思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研制教学仪器。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完成认识上的两次飞跃外,还必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组织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得到物理规律性认识,进而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论。
第二,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于课堂教学之中。物理内容富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例如,通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来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的”观点;通过“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光的运动、原子运动”等来说明“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第三,时刻注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领域中的卓越贡献,以及目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物理学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事例,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抓好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基础教学向纵深发展。[e]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阎家峪中学 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