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两线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2009-05-28李继良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自学学案探究

李继良

探索基于学校实际的高效教学基本策略是学校特色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调研分析,关注“三点”,即自习、课堂、训练,巧用“两线”,即“材料线”和“评价线”,形成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协同一体化,使教学活动彰显出民主、人文和理性精神,是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搞好教学工作的现实策略。

一、高中教育现状诊断分析:回归教育的规律

1.训练模式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上教师讲、课下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这本质上是高考本位、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急功近利,训练为主,强度大而效率低。学生难以得到深层次提高,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没有空间;教师也只能是善于讲授、强于训练的“教书匠”。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教育教学的规律。

2.教学案合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案合一在课堂控制方面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教学案合一,导致学生轻视对教材文本的细读和品悟,教师很容易把新授课上成了习题讲评课,缺乏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3.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先学后教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讲的过多,学生参与度很低,根子在于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自学,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具有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挑战性特点”。

4.“高效教学”实质是“学得高效”

教会学生包括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结构,是最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教”的高效以“学”的高效为核心,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教的结构性习惯向学的结构性习惯转变。

二、创新实践:“三点两线一体化”基本策略

1.“三点两线一体化”基本策略的内涵

三点:课前自学指导、课中互动提升、课后训练巩固。

两线:一是指悉心研编学案和训练材料,让材料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总结;二是指激情掌控学程评价,用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有效合作、深度探究、系统总结。

一体化:课堂成为学习的加油站,使课内外学习内容和质量螺旋式演进、循环式发展,使学和教的“过程与方法”情感化认同、结构性统一。

2.“三点两线一体化”基本策略的实施

(1)学案导学,寻找问题进课堂

学案对内容和目标的限定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师应精心编写学案并提前发放,通过学案具体指导和引领学生自学,这是学生自学习惯形成和自学能力提高的必经阶段。要多布置这样的自学任务:从自学中提出问题,课堂上进行问题展示与解答。

(2)灵活展示,体验差异要探究

所谓灵活既可以是展示时间的灵活,又可以是展示方式的灵活。课堂展示对自学的调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一,没有课堂展示或检查,自学往往淹没于懈怠、敷衍之中。其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更深入、更积极的学习。其三,课堂展示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激活探索新知的意识和兴致,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其四,课堂展示给教师研究学生,发现学习的难点、弱点提供了更直观的依据,为教师确定点拨精讲的重点提供了最直接的切入点。

(3)探究点拨,追求学的“互助”和教的“精深”

在课堂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展示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的探究点拨。探究点拨不在多,而在精,只有“精”,才能深、透。“精”体现在探究点拨是否抓住了典型问题。“深”要求探究点拨要高于课堂展示,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化,发现总结规律,熟练运用规律。探究点拨,既要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创设情境,巧妙设问,相机诱导,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探究”真意,合作互动是最主要的形式。

(4)当堂练习,高效反馈,减少课后低效作业量

经典练习当堂做,非常有利于融会贯通教师精讲点拨的新内容。再经过教师的精要概括,使知识体系条理化,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学的重心前移,强化了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作为完整的学习过程,作业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学习走向深化的必需环节。只不过,应当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三、启发思考

1.优质学案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概念更新或建构的过程,所以学案的设计“应聚焦于核心概念的深度解释与理解”。要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问题设计的数量、难度要符合课堂实际和学生水平,问题之间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要注意问题与教材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探究时能够立足教材、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目标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进入课堂合作探究。

2.科学的评价是高效课堂的亮点

贯穿学习全程的评价活动是高效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须而且能够练就的专业能力。教师必须运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用激昂的情感表达对学科的热爱,用温馨的信号促进学生深入地探究合作。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有没有创意,其标志是能否呈现多元的评价机会,目的是让课堂拥有内容的广度、思维的深度和学习的温度。课堂的温度靠教师的激情去感染、用思维的深度去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决定了一节课的高度。

3.小组合作与竞争形式需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与竞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走向深化的有效形式,但从实践来看,容易出现形不成小组合作与竞争,或者合作竞争很表面化的现象。因此保证同质分组、责任到人很重要,每个合作小组成员性格、情趣各异最好;组内责任明确且轮流体验有利于合作的实效性。

4.文本再造:课堂教学的未来关照

瞄准高考、功利十足的教学将严重窒息学生的学科探究乐趣甚至是生活乐趣,能否关照未来是教师教育信仰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要不断让教材内容和教学观念未来化,要赋予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加大切身体验力度,培养探究学习的热情,享受体悟思考的乐趣,树立为正确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价值观。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274015)

猜你喜欢

自学学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