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策略

2009-05-28包万胜唐仁均蔡小江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工具学科信息化

包万胜 唐仁均 蔡小江

信息技术就是指可用于获取、管理、加工、创作、表达与交流的各种技术和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这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课题组于2008年对重庆市渝北区的农村中学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农村中学多数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是迫切的,但是存在着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不够;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使用率低,缺乏维护,没有很好发挥功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低,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在农村中学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多功能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虚拟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办公网、信息中心、“班班通”等都是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基本前提。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建好“班班通”等基础设施。

二、加强制度建设,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调查发现:29%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校级领导干部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72%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政策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79%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开发活动。可见农村学校自身在支持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方面也是非常薄弱的。由于农村中学在政策方面相对滞后,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建立健全鼓励、考核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激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三、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迅速,涉及的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手段已不满足学生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从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转变;有利于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鲜活而有趣,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有效实施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

2.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1)调查显示:24%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大;50%的教师没有尝试过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落后的,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了解的。

(2)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进入了误区,主要是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的支撑,不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学科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调整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要仅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还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的重要工作不再是用心设计课件,而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教师和学生都在一种积极有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3.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调查发现:80%的教师使用的课件是网上下载的,36%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未用过课件,56%的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备课。这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在逐步向教育信息化方向发展,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使用频率还非常低,急需加强培训。98%教师希望学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的机会,22%的教师从未参加培训。这表明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希望得到培训,但农村中学给他们的机会确实不多。82%的学校没有进行过教育信息化的校本培训;76%的教师认为最需要的培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知识的培训。

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比如利用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学信息,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传播和交流工具,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够集成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等。学校应适时组织以上方面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四、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1.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2.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3.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首先,政府要有足够经费保障,完善必须的硬件和软件,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础。其次,学校要加强领导管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内在动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根本保证。[e]

(注:本文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 401132)

猜你喜欢

工具学科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巧用”工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