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2009-05-28宋金兰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8期
关键词:钝角锐角引导者

宋金兰

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是老师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能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代替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新课改进行这几年来,我经常思考“如何上,才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我认为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使老师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工作角色。怎样让一个教师真正成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很简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从认知一学会一应用。怎样让学生学会并会应用,这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的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比如:教学《简单计算》这节课,我就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创设了一个情境,春天到了,下午学校开展值树活动,要我们班参加6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你知道教室里还剩下多少名学生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么?你认为应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6,再去掉4,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一共派了几名同学去,然后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两种算法,更直观、更形象。

62-6-4 62-(6+4)

=56-4 =62-10

=52=52

62-6一4=62-(6+4)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这样,学生理解深刻,记得也牢。接着我又用了一个情境来深化新知:一本书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二、改编现行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有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不足。教材向学生展示的是最终的结果,缺少过程和方法。“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摒弃以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育观,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教学教材,增加研究内容,设计操作项目,开放讨论交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创新学生提供可创造的空间。

如:我教学《角的度量》就大胆的没有按老教法走,不是先教开口向左的角,再教开口向右的角,而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口向上的角,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找到三种量角方法。对于测量方法的总结,我也没有套用教材上的现成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学生要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选择合适的语言,条理清晰的完成整个编制计划。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又如:《锐角和钝角》一课,在学生已认识直角的基础上,接着又画出两个角,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是直角的弟弟?哪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得到学生认可后,教师说明:小于直角的角起了名字叫锐角,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活动角,让他们做成一个锐角,再做成一个钝角,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反思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概念不是硬背出来的,必须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学生不理解,背的拗口嚼蜡,即使硬背下来,也不会用,还忘的快,这样的概念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学生来说任何一种新的概念是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出来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特别是小学生,建立概念离不开多方位感知。手、脑、眼甚至耳、口并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像课堂中经常用的找一找、标一标、分一分、画一画、猜一猜,甚至让学生为角起名字,当小老师讲解。学生的参与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而不是模仿书本或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答案,这样以来怎么能学的不透、记的不牢呢?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并学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周口市川汇区李埠口乡苑老小学)

猜你喜欢

钝角锐角引导者
锐角寻亲记
在“拼”中解决问题
一群人的狂欢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画角数角收获大
哆啦A梦的百宝袋
最大的锐角是多少度?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