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民谣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2009-05-27韦荣福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民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韦荣福

民谣是民间即兴创作或流传已久的歌谣,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以押韵、诙谐的形式呈现。这种“民间口头创作的作品,符合老百姓的口味,人们能口口相传,广泛普及,影响深远”。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民谣比美术、文学等对人的感染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适时地选用恰当的民谣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感染力,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用民谣。事半功倍激趣好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导入是否恰当,是否能吸引学生,对后面教授新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很大。教师在导课这一环节如能恰当选用一些民谣,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百年抗争”的内容时,可用以下民谣导课:“鸦片烟,真可恨,上了瘾,倒了运,家中银钱全花尽。破席摆过照尸灯,半截砖头当作枕,发辫绣成一根棍,老婆暗与旁人混。一只落个河中跳,井里奔,亲戚朋友全不问,狗腹以内出了殡。”它形象地展现了人一旦吸食鸦片上瘾,纵使有万贯家财也会散尽,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鸦片的巨大危害。

又如,学习“走近父母”可用以下民谣导课:“小燕小燕出了窝,听我给你唱一个歌。我的歌儿从那边起,自小爹娘养着你,把你养的翅膀长,你打食,吃着香,也该想想你爹娘。”“人生第一事,竭力孝双亲。怀报恩罔极,始得百年身。随分知奉养,无论富与贫。偶见稍不愉,委曲问原因。或有为难处,莫生背后嗔。好好行将去,留样与儿孙。劝尔好民众,休作忤逆人。”通过民谣导课,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期望。

实践证明,运用民谣来导课,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寓意深刻,能给人予深刻的启迪。

二、讲授新课用民谣。思想教育在其由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结合民谣巧妙地设疑引思,既能让学生在享受和熏陶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走向未来》的“志当存高远”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以下民谣设疑:“人无志向枉活着,混过光阴愚昧多。思想糊涂心变异,精神颓废步停挪。昏昏失智遭人谴,渐渐离群受众戳。年少灰心行怠惰,老来必定叹蹉跎。”“志存高远自提神,常虑前途警自身。上课研读勤笔记,课余消化慎游巡。体操常做强躯体,用膳多询利脑筋。不断追求争上进,将来必定有功勋。”让学生看民谣后,教师可设问:古往今来凡有所成就者,他们是否有崇高的理想或志向?请你列举一些名人曾树立过的崇高理想或志向。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通过结合民谣设疑,学生能够明确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其奋发向上、努力拼搏。

又如,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二单元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的“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内容,在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时,教师可用民谣“年少钱多任意花,出门炫富比奢华。吸烟喝酒俗难耐,染发修容陋有加。舍弃淡泊心地秽,强求阔气品德差。做人从小学挥洒,恐怕将来没有家。压岁钱多戒逞骄,不能挥霍比无聊。节约有度得人赞,浪费成灾受众敲。办事就求成效好,做人重在品德高。衣食从小别夸耀,朴素文明获奖褒”来设疑,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通过民谣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比其他材料引思更有效。

三、合作探究用民谣,升华情感快又好

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学中以民谣为辅助手段,在合作探究中通过民谣加以深化,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诱发他们的情感。

如教学“危险的诱惑”时,可要求学生探究: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良诱惑,如何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学生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后,教师可利用民谣深化:“歪说邪教法轮功,怂恿唯心害友朋。有病不医孰自愈,化脓失治岂无凶。传播迷信伤人类,违反科学败世风。谁若受蚀遭戏弄,定然提早化沙虫。洪志唯心思想歪,鼓吹邪教害良才。妄说过火能圆满,乱喊杀亲可祛灾。表面造谣消病痛,暗中行骗布阴霾。‘活佛谵语心肠坏,必死他国无土埋。”用民谣重点强调法轮功的危害,以加深学生对法轮功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和反科学的本质的认识。

四、举例说明用民谣。诙谐幽默促教育

举例说明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思想品德课联系实际生活的体现。恰当地举例子来说明某个观点,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如能有所选择地用民谣作为例子,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反映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民谣:“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做个阑尾炎,白耗一年田”、“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又如,反映革命传统教育急待加强的民谣:“劈开枷锁破牢笼,前辈歼敌费武功。踏遍千山惩虎豹,跨完万水战罴熊。汗珠浇灌山河美,血液流沾战帜红。后者享福当自励,继承传统做英雄”。再如,反映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危害的民谣:“丢弃学习恋网吧,忘食废寝拒回家。长观屏幕神经累,久坐机前心脏差。营养不足伤大脑,辛劳过度变亡娃。友朋笑你人憨傻,唯有爹娘哭眼瞎。网瘾成风遍九州,风多浪子未回头。折磨身体心灵丑,浪费时光父母愁。放弃学习登末路,抗击学校抱深仇。专家教授齐呼救,莫让娇儿把命丢”。……这些民谣都可以作为例子加以说明课文观点,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用民谣,画龙点睛味无穷

课堂小结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牢固记忆知识和尝试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和导入相呼应,一始一终,一开一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课堂小结时适时地运用民谣,既能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如在进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课堂小结时,可用“看来看去还是改革灵,比来比去还是开放强,想来想去还是发展硬”的民谣来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进一步拥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又如进行“拒绝诱惑”的课堂小结时,可用宣扬黄、赌、毒和邪教的危害等方面的民谣加以概括小结:“黄片含毒过砒霜,人瞳蚀体烂肝肠。少男模仿充禽兽,幼女惊哭受损伤。家长蒙羞孰可洗,众人见耻恨何藏。淫邪变坏当遭绑,判给蹲牢睡鬼床。”“学生恋赌必成灾,心受冲击思想歪。屡屡囊空思借债,常常粮尽想劫财。上学生厌身发软,听课失神脑变呆。迷恋孔方痴不改,亲人共与被愁埋。”通过结合民谣加以小结,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另外,由于民谣的“非主流化、调侃化、口头传播”等特点,也使得民谣的创作主体可能是出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用情绪化代替了理性思索,因而会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对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进行抨击的同时,可能又助长了另外一些不正之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民谣,一定要选择对学生具有正面教育作用的民谣,以免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民谣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形式,具有通俗性、形象性、精炼性和音乐性等特点,所以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所选择地运用恰当的民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民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民谣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何为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