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后普九时期农村教育的新目标

2009-05-27黎熙柱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班主任

黎熙柱

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又进一步实施了“两免一补”的好政策,这一善举,惠及了千家万户,真是得民心、顺民意,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学龄少儿有书读——“读得起”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实现“读得好”这个“后普九”时期新的更高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努力办好寄宿学校,克服大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办寄宿学校的主要条件日渐成熟

我国政府将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政策导向将改变以往农村义务教育主要由实力薄弱的县乡财政“埋单”的状况,更好地保障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呈现了连年增长的态势,如今已实现了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把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办寄宿学校符合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近年来,“贵族学校”的红火发展,究其原因,教学质量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更深层面的是眼下到处都是有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牌桌或游戏厅之类的场所。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这些是非之地,于是就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花上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也毫不犹豫地让孩子躲进了“贵族学校”,他们图的就是“放心”二字,以确保“5>2”(5天学校教育效果大于2天周末校外的负面影响),避免“5+2=0”甚至“5<2”的后果——因为“贵族学校”实行的是吃、住、教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由此看来,我们公立学校也有必要办好寄宿学校。

三、办寄宿学校能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很多心理学家已经作了不少探讨,但谁能最有效地替代留守儿童之父母这一重要角色,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有所寄托呢?以前的小孩和长辈们可以随时沟通,他们确实倍感亲人的深情关爱和家庭的无比温馨,而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将一直出现“五代同堂一个幼,中青两代打工去,八个老人上有老,耄稚代沟必不少。”的现象,显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摆在世人面前,刻不容缓!据调查显示,有少数学生对父母亲的概念十分陌生,他们在写信时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在爸爸或妈妈称呼前加上“亲爱的”,大部分的称呼只有一个“爸”或“妈”字,有些连称呼都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寄钱来!这不是老师不教这些常识,关键是他们缺少这份感情。

我曾经对本班65名同学当中父母亲在家的天数少于一个月的4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年中父母在家8--14天的约占了一半;当孩子身体不适或遇到困难时最想见到父母,但如果父母又不在身边,老师和同学则成了他们最信赖和最想倾诉的人。由此看来,老师和同学是留守儿童最好的心理寄托对象。显而易见,办好寄宿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办好寄宿学校

要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和谐首先就要求人有三“正”:即思想正确,心态正常,行为正点。由于处在学龄时期的少年儿童是半懂事半幼稚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很差,既听不进祖辈那套老掉牙的“乖乖好,好乖乖”的甜言蜜语,更不理睬祖辈的批评教育。于是乎就闭关锁“国”——躲在他的私人领域里孤身一人,这样的环境又怎么能培养得出心态正常的人呢?急躁、倔强、孤癖、内向等性格就自然形成,久而久之就会染上心思不正、行为不端的坏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不但要办寄宿学校,而且还要办好,让留守儿童或边远山区的孩子欢快地生活在学校里,和同龄人一起学习,和睦相处,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办好寄宿学校呢?

“两基”目标的实现,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普九”的层面上——让60多名学生拥挤地坐在6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就以为解决了“普九”的问题,那实际上就会为日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留下隐患。一方面,如果班额太大,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班额的班级教学组织现状验证制约着新课改的高度与高质量,制约着教师的积极性,制约着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真正体现。当前,我们农村学校教室如果坐上60多人,前排的同学和黑板的距离仅有1米左右,而且坐在前两排左右两侧的同学,看黑板时往往出现一大片“盲区”——老师在黑板上写些什么都看不到,轻则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重者就会影响学生的视力,从而情绪低落,觉得可能是老师不重视自己,继而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厌学或逃学。另一方面,如果班额太大,教师就有可能顾此失彼。从组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就难以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的课改目标,造成课堂教学组织的新障碍,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发展好的学生更好、发展差的学生更差”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如《赏识你的学生》所说的斯蒂芬,在中国,她“厌学”了,去美国,进了一个30多人的班级,仅仅读了三四个月却变得“有点出类拔萃”了!是什么起了如此奇妙的催化作用?是老师,是老师那毫不吝啬的爱与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我们大班额教学现象,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大班额上课,在盲区的同学,老师自然顾不上,哪来的赏识呢?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如果班额达六、七十人,班主任辛苦自不必说,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各人的想法千差万别,作为班主任必须深入观察,做到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个同学,才能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搞好班级工作。而要真正做到无微不至,确实会力不从心。试想,当我们自己面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时,有时也会感到爱莫能助,更何况要让一位教师去面对一大群稚气未脱的小顽童。在我们的教学设施不能尽快彻底改善的情况下,适当的班额控制还是要考虑并付诸实施的。从理论上来说,适应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班级人数保持在20~30人左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积极有效的、直接的参与,也就是说参与的有效性起码在机会与过程面前可以实现生生平等。

为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规划人均校舍面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毕竟,教室是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目前之所以存在大班额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本的教学场所严重不足。当然,教师编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要考虑我们的国情,对师资要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我们的师资水平和素质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适当增加一线文化课教师,配好生活辅导员和校医。我认为,目前情形下,应该形成专业化的班级管理队伍,每班都应配一名生活辅导员,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来说是合算的,这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目前的社会分工逐步趋于专业化与计划经济时期截然不同,农村的大部分家长都外出打工了,他们基本的心态都认为我已经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了,一切由学校搞定,家长的“职责”无形中就转嫁到老师的身上。按照目前的配备,由任课教师兼班主任,由于家长的缺位,班主任不得不补位,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空堂”现象,严重的顾此失彼现象。如果每班配备了生活辅导员,主要负责本班学生的生活管理及教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组织与辅导工作,那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就会小很多。并且辅导员在周末可以分期分批地开展“农家乐”活动,既解决了班主任的负担,也克服了困扰学校多年的不愿组织学生外出搞活动的现象,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促进每个学生提高与发展的研究与改革之中,同时,也避免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学生发展问题上互相推诿、谁也不愿负责任的现象。

“后普九”时期的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吃住穿娱教,通通在学校”的繁荣景象,真正让孩子把书读好,读好书,逐步养成“好读书”的优良品质,从而进一步领悟为人做事的哲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责编林剑)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