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明善:出版社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2009-05-27

出版参考 2009年9期
关键词:社里茶座码洋

文 心 杨 嘉

提起“茶座”系列图书,人们会想到金明善;而提到金明善,人们也自然会想到“茶座”系列图书。曾有媒体盛赞金明善策划的“茶座”系列图书,称其把阅读转变为“悦读”,但这并不是金明善的全部贡献。如果从出版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金明善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与他所领导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地方人民出版社保留事业还是转制为企业的争论,久已有之,而金明善一贯的观点是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都要有市场观念,都要建立适应市场的机制,都要有灵活的市场运作手段。

1999年金明善出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时,山东人民社基础薄弱,资源不多,年销售码洋为5000多万元。而如今,该社年出版码洋2个多亿,销售收入1个亿,利润达1000多万。10年时间,山东人民社一步一步不断在市场摸索中成长壮大,社里的所有效益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而所有图书,包括教材教辅在内,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社长说,山东人民社较早进入市场,练就了市场竞争的本领。正如民营书商一开始就是从市场中产生的,所以更适应市场的发展一样。

“服务大局,弘扬学术,注重品位,普及科学”,是山东人民社的定位和追求目标。2000年,金明善敏锐地感觉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日益兴盛,而高深的经济学却难以为大众接受。正是基于大众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金明善策划了《经济学家茶座》,随后一发而不可收,《经济学家茶座》、《法学家茶座》、《社会学家茶座》、《历史学家茶座》等相继诞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术普及之风,有人甚至说茶座系列书,改变了学界的文风与学风。金明善说,出版图书立足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和引领经济文化的发展。

金明善说,策划图书不一定要紧盯大众图书市场,也不一定非要去争做畅销书。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领域,一样可以做出高效益的图书,那些适应“小众”读者群的书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代社会,创意设计这一职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设计类图书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适应这一趋势,山东人民社推出了一系列创意设计类的图书,销得都非常不错,最少的也能发两万册。而从日本引进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定价48元,已经发行到了十万册。《设计中的设计》以“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的新理念,赢得了众多读者,在当当网、卓越网等艺术类图书排行榜上,排名始终在前面,从而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读者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

金明善说,出版社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选题项目上。有的编辑虽然一年出十几本书,但能重版再版的几乎没有,可以说每年都在疲于奔命。而该社出版的“公务员考试”、“军队转业人员考试”等考试类图书等都具有可以年年出版的特点。这类书第一年出版投入比较大,也不怎么赚钱,但第二年、第三年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小,如果做得好的话,品牌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在山东图书市场上,山东人民社的“公务员考试”类图书始终占主流,一年下来,大概有上千万码洋。

山东人民社之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明善说,这归功于一个很好的团队。社里的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负责,加班加点如家常便饭,策划、编辑、营销图书投入的精力都很大。团队能够做到这一步,主要是因为出版社的机制好,尤其在激励机制上,山东人民社是比较超前的。在员工的工资中,原有薪级工资只占20%,岗位工资占40%,另外的40%就是绩效工资。而岗位的确定,采取竞争的方式,岗位的薪配标准及职责履行情况与报酬直接挂钩,绩效工资与编辑人员所创造的效益挂钩,从利润中提成。社里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分管的部室效益挂钩。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面向市场,面向读者需求,所有人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金明善最后强调,市场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只要找准定位,把最优势的资源用在最有优势的地方,就能无往而不胜。

猜你喜欢

社里茶座码洋
更 正
社工学人茶座
声 明
音乐茶座:《好孩子》
音乐茶座:《我这破碎的手掌》
许愿牌
心儿交给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