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策略思维水平
2009-05-27赵丹丹
赵丹丹
小学数学教学不等同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但问题解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像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就专门增设了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选取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解决问题”,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解题过程中获得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策略,感悟策略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一、经历探索解法的过程。感知策略
当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新问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解法的一般过程,即:弄清问题,寻找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尝试——最终解决问题(或不能解决问题,重新确定解题思路再尝试)。还要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关键处多次经历,反复体验,以感知解法背后负载的策略及蕴含的数学思想,感受运用策略解题的价值。
二、经历反思提炼的过程。形成策略
解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和结果回头看看再想想,即及时进行解题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把经历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得到的局部认识上升到对策略的整体领悟。要提高反思的实效,教师要善于抓住解题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让学生在不断反思和内省中,积累解题经验,提炼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策略,这是提升学生策略思维的关键。
三、经历问题变化的过程。运用策略
波利亚曾经说过:“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选择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深入发掘题目的各个侧面,使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就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有时教师不需要费心地去寻找更多的好问题,只要利用好一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开阔思路,不断加深对策略的感悟,并用获得的感悟实现对问题解决内在规律的把握。
当然。解题策略思维的发展,不是靠一节课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坚持让学生反复多次地经历解题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与体验,不断改变学生的解题行为:从“解题术”式的上升到“解题方法”“解题策略”式的并最终走向“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式的。